福田区景田路上,刘姐的报刊亭,又开始重新营业着“新闻故事”。
“你不能每天都在家刷手机,看电视吧。报纸和杂志,总有人要看的啊。”
刘姐说,在家里,她对自己三个正在读初中的儿子,也是这么“教育的”。
“今天早上八点多开门,都下午两点了,才卖了五十多块钱。这里面,还包括饮料呢。”
这个四平方米的报亭,每个月租金接近三千元,“亏是肯定亏的,但我是小本生意,三个儿子和我两公婆,生活还都能应付。”
来自梅州的刘姐,年初六从老家回到深圳。虽然有一段时间生活不方便,但是客家女人的持家特长,还是能清晰体会到她的有滋有味上。
“都二十多天了,我炒的菜,重样的不多。要不是很多东西买不到,孩子们还能吃到更多。”
见到有在报亭前张望的行人,刘姐就主动推销着她的主业,“三联,新周刊,环球人物……都是这两天刚到的,都是武汉的故事,好看!”
下午四点,是她跟老公交接班的时间。晚饭吃什么,这要在回家的路上,好好想想。
●新到的杂志,被刘姐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签署“防疫承诺书”,这是开门营业的必备手续之一。
●帮城管人员修理佩戴的工作牌
●张贴好“防疫公示”
●老公接班前,做最后的摆放。
●走出报亭透透气,顺便,跟老顾客打下招呼。
来源
晶报APP
(记者李宏文;编辑:阎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