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出人类充满激情的力量,以及面对晦暗不明的世界的痛苦”,这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时对他作品的评价。5月16日下午,深圳本来书店举办了《克拉拉与太阳》的新书分享会,邀请了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以及石黑一雄作品在中国的总策划冯涛、《克拉拉与太阳》译者宋佥及责编吴洁静一同解读这部全球瞩目的作品。
《克拉拉与太阳》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时隔六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自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出版的首部作品。石黑一雄荣获诺贝尔奖以来,其创作作品在中国市场广受追捧。上海译文出版社深耕石黑一雄的作品系列近十年,出版了他的前八部作品,3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全球同步出版了石黑一雄最新的长篇小说《克拉拉与太阳》,首印10万册投放市场,短短两周时间已经售出2万册,是今年图书市场上不可多得一本热点图书。
小说讲述了机器人克拉拉努力融入人类社会的情感故事。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坐在商店展示橱窗里,注视着街头路人以及前来浏览橱窗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她始终期待着很快就会有人挑中她,不过,当这种永久改变境遇的可能性出现时,克拉拉却被提醒不要过分相信人类的诺言。在《克拉拉与太阳》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
在新书分享会上,四位嘉宾深入探讨了石黑一雄这部新作的小说艺术和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启示。胡洪侠分享道:“石黑一雄让我觉得特别欣赏的就是,他每一部小说的叙述视角是不一样的,而他所有作品的叙述视角是很另类的,这个另类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异类,就是不是人,包括《莫失莫忘》、《克拉拉与太阳》都是非人类,但是和人类又有很密切的关系;另外一类就是落魄的那一类,像管家、老画家、老夫妇,他不是正常的这种视角,让我们从他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会觉得很新奇,有的时候又觉得很陌生。”
故事发生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未来,题材涉及当下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伦理。近年来,国内外的重量级作家都已经敏锐地观察到了人工智能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可能对社会伦理,甚至人类存在的本质造成冲击。石黑一雄在这部作品中,延续了他典型的细腻内敛和情感张力,“以小说中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深刻探讨了每个人之所以无法被机器取代的根本原因。
冯涛指出:“这部小说的情感力量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人类跟这个世界的联系本身就是一种虚幻,石黑是是致力于揭示这个深渊的。我觉得这个东西真的是很耐人咀嚼、很耐人品位的一个事情。”
宋佥表示:“克拉拉这样一个有着近乎儿童般纯洁心灵的生物或者生灵,是自始至终相信善良存在的,哪怕面对人性和人心的复杂。他在面对这种复杂人心的情况下,是经历了怎样一个转折的,最后是否能够坚守住他心中的这种善意。这本书石黑认为,是介于《莫失莫忘》和《长日将尽》之间,换句话说,他这部作品相对说来是一个有着光明结局的比较善意的故事。这个善意体现到哪里?很多读者读到最后,我们作为人类会为克拉拉的命运感到唏嘘,我们并不认为克拉拉得到了他已经得到了那个最好的结局。”
记者:谢晨星
本文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