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66年,198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1989年秋转业离京
晶报:如此便是这非写不可的理由了您是在媒体工作,小说只能是业余创作,这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摆法?譬如说,写作方式和思路不会有冲突吗?
晶报:那么,您为什么会写作《无尽藏》这样一部小说?
晶报:在西方文坛,知识分子式的文学创作是很重要的部分,像阿根廷的博尔赫斯、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埃科等都属于这个范畴,中国除了在三四十年代有《围城》等少数几部,后来就几乎绝迹了
庞贝:回忆真的开始了,据说80后也开始回忆了你问60后有什么共同特点,据说确也有几本专门探讨这个课题的书,我却没时间找来看说到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60后,似乎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这就是“理晶报想主义”作为过来人,我向你保证,这是一个可信的定论有理想就
庞贝:还是多一些理解吧,出本好书是多么不容易!你看看这本书的设计,多么漂亮的一本纸质书!你看这内文纸张,他们说莫言获诺奖后的文集就是用的这种雅致纸,确实是这样,莫言也是他们的签约作家我的意思是说,既然是这样一本高品质的好书,为了不被那些垃圾书所淹没,出版者就不得不使用一些醒目的标签埃科的书是“知识悬疑小说”,《无尽藏》当然也是
晶报:其实埃科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了,他的《玫瑰之名》全球销量有1600多万册,《傅科摆》据说也有1500多万册了,我注意到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评语,他说“《无尽藏》承继了博尔赫斯和埃科的伟大传统”,我也注意到,《无尽藏》的新书腰封和当深圳晶报电子版头版当网宣传语中都有“中国知识悬疑第一人”这个标签,这个标签你认可吗?
晶报:无尽藏女尼,正如你书中所写,其实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当年就在韶关的南华寺
庞贝:也是在这样的年岁,埃科完成了他的《玫瑰之名》
深圳让我有了“南方”
庞贝:我们都是活在有限的时空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历史其实是一种逃避,但这不是消极的逃避,因为这历史其实是现实的隐喻历史也是我们精神的原乡,尤其是古老的语言文字
庞贝:机缘也真是巧合,而今我和他们二位又都是精典博维的签约作家看来是有一种缘分在里面
庞贝:这个说法是在今年元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出现的,《无尽藏》被选为这届书会的“开幕首推作品”,就是在这场新书首发式上,专家和嘉宾们都一致认为,深圳市晶报多媒体这部作品尽管气质典雅,语言考究,但这种文字有一种特别的美感、节奏和情绪,他们强烈建议做成广播节目,于是便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我去做了一个小时的直播,当我听到他们预先制作的小说片段时,我才意识到这确实是一部“适于聆听”的作品至于说“值得凝视”,既是指这部作品的实体书所呈现的质感,无论是设计还是文字,更是指这部小说的耐读的品质,这是一部值得重读的小说这其实也是我写这部作品的初衷,在我看来,不值得重读的小说也是不值得写作的小说这其实也是卡尔维诺对于文学经典的定义这样的小说,当然是“值得凝视”的作品
庞贝:感谢你的这番背景研究,《无尽藏》上的榜单确实是不少,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此书登上深圳书城3月选晶报电子版书的榜首在你所说的这些榜单中,很有意思的是,《无尽藏》总是与翁贝托·埃科的《傅科摆》以及台湾张大春的《大唐李白》“联袂”上榜,而这三部小说从传统的出版眼光来看,都是所谓“高端小众书”,这样的作品居然也与《故事会》合订本之类的新书一起上了当当网畅销书榜,对于作者来说,或许可以因此感到某种欣慰,或许我们读者的阅读品位确实是在提高,或许是他们厌倦了某些缺乏想象力的小说,某些近乎垃圾的粗制滥造的小说
晶报:说到上世纪80年代,现在回头来看,人们都说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那也是60后作家崭露头角的时代,而今当80后90后都进入文学圈,您作为60后才突然进入大家的视野,您认为60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读者厌倦了没有想象力的小说
晶深圳晶报新闻报:但有些热闹是难以逃避的,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掀起评论界和读者的热烈反应,紧接而来的可能就是名气,各种活动的邀约,您怎样应对?
晶报:除了这种创新的诱惑,创作这部作品还有更多的动因吗?因为就职业生涯而言,您也不是非得靠写作谋生
庞贝:我原本并非是要写一部历史小说,但只有放在历史背景中才能呈现我所要的东西,而且只有放在南唐才最合适我对南唐也无特别的兴趣就是这样
晶报:有评论家说,《无尽藏》是“一部适于聆听、值得凝视的杰作”,这样的评语用于一部小说,确实是很特别
晶报:您跟文学圈子似乎不太来往,您认为创作跟同行交往没有关系吗?
晶报:这座城市对您的写作有何影响?
晶报:《无尽藏》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作品吗?
庞深圳晶报在线阅读贝:这其实是与这本书无关的另一个故事,咱们就不说这个吧
会有牺牲,你再看《无尽藏》那个长篇序言中的小林,就是那样的一种理想主义上个世纪养成的理想主义,在这个新的世纪付出了代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宿命
适于聆听,也值得凝视
晶报:深圳这座城市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庞贝:这个问题倒是蛮新鲜,就小说艺术而言,我并不认为语言与结构之间有多少必然的联系,但我们也看到,那些真正完美的作品,语言与结构之间确也有着微妙的关联就《无尽藏》而言,这个关联就是“回归古典”在语言上,我使用的是具有古典意蕴的文字,与此相应,在叙事节奏上,我用的是近乎古典小说白描的文字,而且绝不用那种欧化的翻译腔的长句;在结构上,这深圳晶报电子版在线部作品的卷目用的是太史公的纪传体表述,最后的“明刻版跋”甚至就是一篇文言文很多作家热衷在形式上玩花样,而内容只不过是陈词滥调这种花活在我看来毫无意义,说句难听的话,那只不过是一种投机取巧说实在的,我是学外语的,很多人靠模仿外国文学的中译本抖机灵,那只不过是一些花拳绣腿而已,我真的是很不屑,因为那些原著我老早就看过了譬如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直到今天,国内某些一线大作家的最新作品还在模仿霍尔顿的那种调调,而我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施咸荣先生的那个中译本出现之前,研究过塞林格的英文原著了
晶报: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这样的品质有赖于语言的功力大家对《无尽藏》典雅的语言和精妙的结构很赞赏,您怎样看小说的深圳晶报广告语言和结构的关系?
庞贝:想当年法国新小说派的宣言是“为了一种新小说”,而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作家们似乎已是很难宣示自己的艺术主张了,时代变了,“小说已死”那么,小说这门艺术的创新还会有怎样的可能?著名法国文学专家、《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先生是罗伯-格里耶《为了一种新小说》的翻译者,他说《无尽藏》是一种新小说,一种“空间小说”余中先先生确实是读懂了,他看出了这部小说的博尔赫斯式迷宫的空间构成,譬如他解读小说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几个意象,这既是小说主人公林公子身上的文字,也是作为这部小说背景的城市的方位,也是小说中的四个死亡现场写作这样一部有知识悬疑色彩的空间小说,对我来说这是深圳晶报新闻一种诱惑,因为,没有人写过这样的小说这种空间是具象意义上的严密的构成,而不是那种只是标题上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拼合
庞贝:这本是我十多年前就该完成的作品,本是源自二十年前我的一个发现,确切来说,是古籍中的一卷谶图我深知这卷谶图的历史寓意那么,这样一个主题的现实意义在哪里?这样一个隐喻的现实启示在哪里?对我来说,如果这个题材不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那就不值得去写于是有15年时间的观望,15年,就像最近流行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不知时间都去哪儿了,但这个故事确实还在那里,就在时间的灰烬中,如宝石般闪亮那么,既然只有我看见了这个,我就应该与更多人分享,于是又耗了这5年
庞贝:是这样的一种写作而你所说的这几位作家其实还晶报电子版在线阅读有另一种标志,他们属于另一个序列,他们都是为诺贝尔文学奖所忽略的大师,其实属于这个序列的还有普鲁斯特、乔伊斯……
庞贝:她的真身直到“文革”时还在那里,而今只剩下一个名字,一个符号刚才你问这座城市对我写作的影响,这便可以再补充一句,深圳离韶关很近,我也因此获得了某种灵感
庞贝:是吗?这其实也是一部“幻影书”保罗·奥斯特的《幻影书》,完美之作,有空你不妨看看或许这本书可以给你某种索隐的依据
晶报:但我从《无尽藏》序言中的小林身上分明看到了你自己的影子……
庞贝:这个问题只有时间能回答,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作品若干年后还会有人读
庞贝:很简单,写新闻用电脑,写小说用纸笔这样的小说,只有笔落在纸上才会找到感深圳晶报广告报价觉
晶报:众多论者都说到这部小说的宿命主题,有人说,这是“为现实主义文学所遗忘的主题”,在您看来,这样的主题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
晶报:国内长篇小说的高产低质几乎已是人们的共识,在这种情势下,《无尽藏》的出现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部作品先是荣获《中国作家》长篇小说奖,接着又荣获中国作家排行榜2013年度长篇小说第三名,而这项评选的范围是2013年度出版和刊发的近5000部长篇小说2014年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又迅速登上新浪、凤凰等媒体的文学类新书排行榜
庞贝:这种气候使我有了对于南方的感受,不是福克纳的南方,是博尔赫斯的南方
庞贝:文学写作是一种孤独的创造,没有必要都挤在一块凑热闹美国的福克纳和海明威,同时代的两位诺奖得主深圳晶报网,他们好像也没见过面
晶报:我们在《无尽藏》中看到了这样一种历史宿命感,一种无尽的轮回感,历史和时代对您的创作而言有很大影响吗?
一幅画,一首诗,一棵树,一座隐秘的园林《无尽藏》集禅意、知识、悬疑于一体,将现实省思寄寓在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里而这个迷宫,是空间的迷宫、时间的迷宫,也是命运与人性的迷宫有评论者说,这可能就是那种只有博尔赫斯才可以写出而博尔赫斯无力完成的长篇小说庞贝的长篇处女作,引起了一阵阵波澜,它能够最终战胜时间吗?
庞贝:刚才咱们说到保罗·奥斯特的《幻影书》,这本书的主题是偶然改变一切偶然与命运,这其实也是《无尽藏》的另一个主题
晶报:向博尔赫斯致敬,也向埃科致敬我注意到《玫瑰之名》的英晶报报电子版文是“the name of the rose”,而《无尽藏》内封上印的英文名是“the name of the nun”,只有一字之差
晶报: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文明造极于赵宋,如今也有不少人说假如回到过去,他们更愿意回到宋朝,而宋朝的雏形是南唐这是你写作这部历史小说的一个动因吗?
庞贝:北京白云观有位无忧居士,很多年前他送过我几个字:事来则应,事去则静
晶报:那你为什么会到深圳来?
庞贝:一位女尼的名字,这只是一个名字
庞贝
晶报:于是在你的这个本命年,就有了这部博尔赫斯式的小说……
有先锋意义的空间小说
晶报:是你当年在总参谋部工作时吗?据说当年莫言和麦家都曾属于那个系统,麦家的《暗算》写的就是那个
晶报记深圳晶报客服电话者 刘敬文
庞贝:《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在哪里?我说的不是那个所谓“87经典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我说的正是被那部电视剧所舍弃的主题,确切来说,是那些电视人无力呈现的艺术价值再往远处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深度在哪里?其实也是在于对这样一个宿命主题的表达其实,莫言的《生死疲劳》之所以得到更多的赞扬,正是因为他所呈现的轮回主题,这当然也是一种宿命宿命轮回,这是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无尽藏》中有三幅谶图,你可以由此联想到《百年孤独》中吉普赛人的手稿,也会联想到《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现供职于深圳报业集团出版译著及编著作品多种,近年作品有电影剧本《上海王》、话剧剧本《庄子说》,以及长篇小说《无深圳晶报报电子版尽藏》
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预防白癜风的医治工作一定要非常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