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门槛
提前忧虑,说明这个人不够乐观,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提前忧虑也有笨鸟先飞的可能。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正逢深圳首次实行“5+1”入学政策,繁琐的入学资料让许多家长望而却步,但我一直坚持让孩子入公办小学。犹记得离入学还有大半年,我们就开始着手办理各种各样的证件,大半年的时间在深圳和家乡之间往返。因为是第一年实行这样的入学政策,没有取经之处,只能自己摸索。有时特地去办了一个证件却发现不是所需之格式,只好重办。几经辗转才把所有的资料都办妥。尔后是忐忑不安地等待入学名单的公布。那上榜的名单不亚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们是非深户住出租屋的,在入学条件中属于最后一类,能够进入公办小学享受义务教育实属幸运。我一直告诉孩子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要感恩深圳给我们的这一份厚礼。孩子一直都很努力地学习,获得了许多荣誉,教他的老师都很器重他。他在《宝安日报》和《深圳晚报》上也发表了一些作文和美术作品。整个小学阶段,他的学习用品基本上都是奖来的。以他的成绩初中进入附近的公办中学应该没有悬念。
时间在你经意或不经意中伶伶俐俐地从身边穿越。
孩子将上六年级的时候,小升初的政策改变了,不再以成绩择优录取,只看积分。最后一类的学生基本不可能被公办中学录取。
我不得不提前忧虑孩子的初中要在哪儿就读了。
深圳?教育环境不错,按成绩,没什么悬念。按积分,就有很大的悬念了。更者,难道就这样一直漂泊着?一直挤在一房一厅的出租屋里?孩子渐渐地长大,连一个单独的学习空间都给不了他?虽然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从来不开电视影响他的学习。
回家?居住条件好多了,至少可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教育环境也不错,母亲也开心。但回家就读就容易吗?
五年级的那个暑假,我带着孩子去家乡某所知名的中学了解情况,这所中学在市民中口碑颇好,招生门槛极高,需要相当优秀的学习成绩。报名窗口分全市不同的区,最后一个窗口是外地区(在外地就读的小学毕业生)。我们就属于外地区的。我不知道该笑还是哭,在深圳,我们是外地人;在家乡,我们也成了外地人。随便往一个窗口里看,报名档案堆积如山,形势严峻。公布名单的那天,我特别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办法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