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5日5时10分,在广东河源市源城区发生2.1级地震(有感),震源深度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3.74度,东经.61度。
速报参数
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米。
导航地图显示
此次河源地震震中距离广州公里
距离深圳公里
↓↓
有河源的网友表示
住在30楼
感觉整栋楼都在震
↓↓
还有不少网友说
地震震感强烈
↓↓
历史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9次,最大地震是年1月20日在广东梅州市兴宁市发生的3.7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公里),历史地震分布如图。
阅读延伸
话说回来
地震虽然好像离我们比较远
但有些应急科普知识
还是有必要了解下滴~
深圳还有三大断裂带
地震专家介绍,深圳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有三条断裂带穿过市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这三条断裂带为:莲塘断裂带,横岗——罗湖断裂带和温塘——观澜断裂带。防震抗灾,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01问题来了——
深圳能抵得住多大“威力”的地震?
在地震预测方面,特别是短期和临震预测,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深圳来看,在影响珠三角地区的地震波到达之前,监测系统可发出警报。目前深圳新建建筑物按照7度抗震标准设防,作为首批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深圳将积极推广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
02地震来了往哪逃?
在应急保障方面,深圳已经开工建设室外应急避难场所个。到年,规划室内应急避难场所个,室外应急避难场所个。今后新建的公园、广场、学校应建设避难场所,从而在源头上保障了避难场所的建设。
深圳共设置了各类避险场所数百处;深圳有莲花山、大沙河、荔枝公园三个超大型地震应急避难所,共可容纳35万人,其他为学校、福利设施、社区(街道)中心等避险设施。
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的应急避难场所能派上大用场。途经公园、广场、学校、绿地、操场、体育场馆等地,抬头可见一个标识牌——“奔跑的小人”,根据该标识指引就能找到应急避难场所。
03地震来临该如何逃生避险?
应急避险原则是沉着冷静,临震不乱。躲避在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趴下、蹲下或坐下,降低身体重心,保护好头颈部。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保护口鼻、眼睛,以防异物伤害。
用一组漫画来加深一下印象
晶报综合
中国地震台网深圳发布新浪微博
编辑
罗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