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国庆节要做首场演出,但乐团人数还达不到一场交响乐演出基本人数,姚关荣从广州交响乐团借调了十多个人,还有一批北京带来的创业者演出当天,他们演奏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演奏中间,姚关荣停止了指挥,乐队也停止了演奏,深圳市领导集体走上舞台,与合唱团一起唱响了《保卫黄河》这首气壮山河的歌曲,全场1000多名听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领导的这一举动让姚关荣深深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交响乐团的重视与支持
眼下,姚关荣正在写一本叫《笔记》的书那是在1955年,姚关荣和同他一起在德国留学的3位同学聊天,商量4年后的1959年国庆十周年,大家能不能做点什么以表示对祖国的热爱与敬仰当时他们看到了一本由深圳晶报广告欧洲著名作曲家柏辽兹和r·斯特劳施作的《配器法》一书,4人便合作翻译了出来,拿到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
30年前,深圳本土首场交响乐,中途市领导集体上台
姚关荣中国著名指挥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一级指挥曾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乐团(现中国电影乐团)指挥、负责人、首席指挥1985年调任深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9年任深圳交响乐团荣誉音乐总监,深圳市音乐家协会第四届主席曾指挥录制电影、电视片音乐200余部,如《侦察兵》、《地道站》(主题歌和插曲)等
1961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公派留德的指挥学生姚关荣学成归国他一回来,便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乐团(现中国电影乐团)指挥,主要任务是为新出炉的新闻纪录片和国产影片、电视剧录制配乐1963年,八一深圳市晶报多媒体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地道站》,在拍摄过程中,姚关荣接到作曲家傅庚辰为电影作曲的谱子此后,他指挥乐团边看画面边排练排练后,八一厂专车将乐团接到录音棚进行录音,最后和电影合成“地道战,嘿,地道战……”、“主席话儿记心上”这些歌曲,当时人人都会哼唱几句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乐团来说,走出国门尤其是到交响乐历史悠久的欧洲进行交流,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1997年10月,姚关荣带领深圳交响乐团一行80人访欧深圳交响乐团在德国和捷克演出了六场交响音乐会,成为第一个成功登上柏林爱乐大厅和布拉格斯美塔那音乐厅的中国乐团
50年前,他指挥录制了《地道战》音乐
此外,他还先后录制了作品《野火春风斗古城》、《怒潮》、《决裂》、《蹉跎岁月》、《血,总晶报电子版是热的》、《风雨下钟山》、《心灵深处》、《侦察兵》等等他指挥录制《地道战》与其他200余部电影、电视片音乐一样,并没有太大差别,但万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地道站》到现在为至观看的人数已达到30亿人次(百度数据)姚关荣笑着说,如果吉尼斯记录以看影片人数统计的话,这部片子完全可以入选了主要因为这部电影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让人看到处于弱势的中国如何抵抗和战胜一度处于强势的日本侵略者,让人看得很痛快
18年前,深圳成为第一个登上柏林爱乐大厅的中国乐团
在柏林爱乐大厅走台时,大家心情非常地紧张,因为这是乐团第一次出国,又是在卡拉扬经常指挥的音乐厅姚关荣安慰大家说:“我们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只要我们记住两个字:‘放松’,我们就一深圳晶报在线阅读定能获得成功”最后乐团的动人乐声和良好台风,征服了品位高尚的欧洲听众德国指挥家穆勒教授说:“你们的西贝柳斯交响曲终曲的旋律十分动人”捷克文化部副部长说:“中国音乐家的演出非常成功,中国第一个交响乐团访捷意义深远”
这样的书有多少人看呢?我疑惑地问姚关荣信心满满地告诉我,这本《笔记》首先面向专业人士,即从事交响乐事业的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又因为它深入浅出地解析和点评了一百多例名曲,其中许多例子是广大交响乐爱好者所熟悉的作品,如《彼德与狼》、《新世界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也适合一般读者来阅读,以提高欣赏水平和深度从这一点去看,歌曲作者学习写管弦乐伴奏,钢琴学生有兴趣接触交响乐,学习管乐器深圳晶报新闻的学生有提高业务能力的要求,总之,只要能懂一点五线谱的爱好者,都应成为《笔记》的读者
年近80,仍为交响乐的普及而拼搏
退休后的姚关荣,时间上舒缓了下来,他想,今年离上次翻译那本书的时间整整过去了50年,50年来,他在指挥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与心得,欧洲的交响乐有了飞跃的发展,于是想把这本书充实完善作些补充后再版,可写着写着一发不可收拾,光补充部分就达到了400多页,几乎和原著达到同样规模,于是干脆独立成书,就叫《笔记》
提起姚关荣,你也许不熟悉,但提到电影《地道战》你一定知道,这个已有30亿人次(百度数据)中国人观看的电影,其主题歌、插曲就是姚关荣指挥录制的,他还指挥过《侦察兵》、《决裂》等故事片的音乐创作,以及深圳市晶报多媒体《红色娘子军》组曲和钢琴协奏曲《黄河》、交响组曲《白毛女》……1980年,作为文革后我国第一个出访的指挥家,出访德国、奥地利,获高度评价:“即使按欧洲的标准来衡量,姚关荣的指挥艺术也是一流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被列为“中国当代十大指挥家”之一,就在事业达到巅峰之时,他毅然决定来深圳办交响乐团至今,来深圳整整30年的他依然活跃在音乐界,他说:“交响乐就是我的生命”
1999年,姚关荣退休,但他的交响乐之路一天也没有停止,演出活动依旧频繁他说:“交响乐就是我的生命,只要活着,就要让它发挥作用因为交响乐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它可以和万里长城、人造卫星、伟大的文学作品相媲美”
姚关荣中国著名指挥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深圳市晶报多媒体国家一级指挥曾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乐团(现中国电影乐团)指挥、负责人、首席指挥1985年调任深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9年任深圳交响乐团荣誉音乐总监,深圳市音乐家协会第四届主席曾指挥录制电影、电视片音乐200余部,如《侦察兵》、《地道站》(主题歌和插曲)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观众,一提起电影配乐,就会想到姚关荣但是,姚关荣觉得搞电影配乐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非常想去专门演奏交响乐的乐团工作和发挥当他得知“深圳要搞个一百人的交响乐团”的消息时,他立即给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写信,表达了想来深圳工作的心愿1985年6月,在梁湘的亲自安排下,他来到了深圳特区乐团工作,成为乐团的首席指挥那时深圳特区乐团刚刚成立不久,才二三十人,办公条件深圳晶报十分简陋,办公地点挤在深圳戏院对面的一幢小楼中后来,乐团搬到了黄贝路的新址,条件仍然比较艰苦,吃饭的食堂是在楼下的空地上用草棚临时搭建起来的,伙食也很简单,一口大锅煮一大盆菜但姚关荣和乐团队员却不怕艰苦,干劲十足,从交响乐团的选址到装备和乐器,从人才的招聘到训练,一个像样的交响乐团逐步成立了
本版主持:段安平
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