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8年-23年)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国宝金匮直万”为泉界视为魁首奇珍。此钱币造型奇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圆形方孔,下部为方形,当值比王莽第一次币制改革时所铸“一刀平五千”还大一倍。被世人誉为“古泉中之尤物”,堪称国宝。
国宝金匮值万最早发现的为一枚仅存上部的残品。
这枚钱始见文字记述为清翁树培《古泉汇考》中刘燕庭附注:“道光戊申冬日,鲍子年孝廉自青门寄一拓本,文曰‘国宝金匮’,篆书,甚遒劲,亦当是汉魏六朝之别品,云陕西近时出土者。逾年已酉余归京师,适苏兆年自秦中寄售陈太史寿卿,寿卿以赠余,因附记之于此”。
此钱拓收录于李佐贤《古泉汇》,附记:“国宝金匮钱,面背肉好,周廓,近于西安出土,为刘燕庭所得,曰国宝,似正用品,曰金匮,或取珍藏之义欤。”
年发现“国宝金匮’钱二枚,均完好无损,西安城西北隅未央宫遗址一乡民掘土时发现。
其中一枚
由闫某带至上海,售予张丹翁,复归余挺生,民国高焕文在《谈泉杂录》中赞为“世间之尤物也”。《泉币》第7期张絅伯在《国宝金匮直万泉》中披露:“余挺生旧藏后让叔驯,计直二千金。”由此看来,此品最后为江南钱币收藏大家张叔驯所得,张氏于大陆解放前移居美国时将此珍品带走,至今下落不明。
另一枚
为清末曾任西安邮务长的英国人纽曼(E.A.Newman)所得,年让与张絅伯,后又为陈仁涛收藏,陈仁涛因此取斋号“金匮室”,上海解放前夕,陈氏离沪赴港,金匮室珍藏亦编号集箱运出境外。50年代初,陈氏有意出售其珍藏钱币,提出以半捐半卖形式,将整批钱币售予国家文物局,经张絅伯先生周旋,国家文物部门以八十万港币之价,收购陈仁涛余枚古钱币,其中包括“国宝金匮直万”。
年陕西省西安市城西北隅汉未央宫故址出土通长6.2厘米,圆部直径3.1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年,咸阳郊外的一处铸币遗址或灰坑出土了二十枚左右国宝金匮直万,其中完整者就4枚,断损者3枚,废品7-8枚。
汉代时,一斤黄金可兑换一万枚五铢钱,“直万”二字或为此意。一枚国宝金匮直万等值于一万枚五铢,就可直接兑换一斤黄金。这是严重的不等值交易。
如按照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时所铸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是为了直接兑换黄金,将官员乃至民间的黄金收归国有来说,国宝金匮直万的效率会更高。看当时的年号“居摄”,这种做法无疑是为王莽后期建国执政敛财,奠定经济基础。年古钱币行情顶峰时,一枚国宝金匮直万曾以元成交。年12月,华夏古泉网曾成交另一品,最终成交价为元。
下面让我们去看一看即将在北京保利拍卖上拍的这枚“国宝金匮直万”:
北京保利秋拍即将上拍第Lot拍品西汉王莽“国宝金匮直万”一枚,此枚“国宝金匮直万”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首似方孔圆钱,直径:30m,面文为“国宝金匮”,四字旋读,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泉身边长:28mm,身面直纹内书“直万”二字;铭文皆为悬针篆。估价:RMB:,-,
其保存完美,形状新奇,制作精美,通体水银古,显得敦实厚重;更难能可贵的是,此枚钱币周边留存有范母痕迹,为我们研究王莽铸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质料。在传世量极微的“国宝金匮直万”中,此枚集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史料价值与收藏价值于一身,当属珍罕之极美品,可谓古泉之魁首奇珍。“国宝金匮直万”最早面世应该在清道光年间,据翁树培《古泉汇考》中刘燕庭附注曰:“道光戊申冬日,鲍子年孝廉自青门寄一拓本,文曰‘国宝金匮’,篆书,甚遒劲,亦当是汉魏六朝之别品,云陕西近时出土者。逾年已酉余归京师,适苏兆年自秦中寄售陈太史寿卿,寿卿以赠余,因附记之于此”。此钱仅存上部残件,拓本见于李佐贤《古泉汇》贞集无考品中。另据,高焕文《谈泉杂录》和蔡季襄《国宝金匮“时代”与“用途”之探讨》(《泉币》创刊号,年)都对的流传经过有记述;其时,“国宝金匮直万”已经被断为王莽所铸。“国宝金匮直万”收藏着前后涉及刘燕庭、余挺生、张叔驯、陈仁涛等众人,流传过程复杂,颇具神秘色彩。罗宏才先生在《新莽“国宝金匮”钱流传、作伪及出处》(《中国钱币》年第2期)一文中,对“国宝金匮”的流传经过做了详细的考定,据记述:“约在民国八、九年前后,西安城西北隅杨家城(汉未央宫遗址)一带农民在耕地时发现‘国宝金匮’钱一枚,乡人不知此钱珍贵,以贱值售与跑乡收货的西安回民坊古玩小贩”。后来这枚钱经文物鉴赏收藏家阎甘园过目确认,急命其长子阎履初购回此物,数年后售与沪上大藏家余挺生,因索价千金成交引起很大轰动。为此上海《晶报》于壬戊年二月二十九日(年3月27日)发表了余大雄《记新莽第一宝泉》文章,文中对这枚“国宝金匮直万”钱的出处与考论甚为翔实,且介绍所得之经过更为详细:“丹翁之友阎氏,得此泉与西安,今春持以至沪,丹翁为介于寒云,寒云迟未果取。丹翁恐落于市侩之手,亟取而自有之。家君素嗜古泉,见寒云之不取,而又恐丹翁之或弃也。乃谋索请丹翁,丹翁慷慨,举以为家君寿,家君亦以千金为丹翁报焉”。后又据张絅伯披露:“余挺生旧藏后让叔驯,计直二千金。”由此看来,此品最后归宿为泉界大藏家张叔驯所得,抗日战争时期随主人远走他乡,不知所归。据传,西安出土的另外一枚,先是由英国人纽满(E.A.Newman)所得,后让与张絅伯,再后归上海收藏大家陈仁涛。此泉完整无缺,品相上佳,后随陈流入香港。5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经张絅伯先生周旋,由政府花巨资将其购回,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枚精品是国内目前唯一公开展出的,且被文博界和收藏界视为珍贵的孤品。陈直先生所着《西汉经济史料论丛》中记载:“国宝金匮直万(扬州张氏藏)”。《泉币》第7期张絅伯《国宝金匮直万泉》一文中,有“世仅二品”之句,使后人皆以此为信。加上《古钱汇考》中刘燕庭附注所说的“半枚”,就构成了流传半个多世纪的存世“两枚半”之说。“国宝金匮直万”是王莽最后一次货币改革所铸造。传统历史中,王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从其大胆地实行改良政策来看,其不失为一位有胆略的政治家。虽然其货币改革是失败的,但其所发行的一系列钱币却是古钱史上的精品。“国宝金匮直万”即是一例,因其币值过高,发行时间短,故存世极罕,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加之其近乎神化般的传奇经历,故即使历经百年沧桑,其仍被文博界和收藏界视为古泉魁首奇珍。
说明:资料综合自古泉世界、华夏古泉网、北京保利拍卖。
钱币圈钱币爱好者自己的订阅号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