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您现在的位置: 晶报_晶报简介 > 晶报历史 > 小说的入门课丨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说的入门课丨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1-17 1:19:19   点击数: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许荣哲,在台湾被称之为最会讲故事的人、天才编剧家,他的所有小说创作,均可视为他对这一独特生命感悟的生动演绎,在这方面他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失传已久”的武林秘籍——《小说课》。在众多教你写作与编剧速成的书籍中它有何特别?所谓融合“创作技艺”与“文学况味”的书难道还少么?

首先,他从从招式解密到内功心法,引用古今中外65部经典作品,解读其中的关键点,以最浅显的方式带你深入故事的世界,解码小说写作的“超级公式”。

随后,他以“三分钟写出一个完整故事”为例,构造他的秘籍:只要回答7个简单的问题,按照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的公式,3分钟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许荣哲说,“魔术的逻辑就跟作者的逻辑一样,是事先安排好的效果,与读者的逻辑是不一样的”。而小说家就是要步步为营不知不觉让读者掉进自己所设的局,这位文字魔术师深懂观众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

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文丨许荣哲

今天是10月2日星期三,所以呢,我应该在12月21日星期六晚上8点45分,回到伦敦革新俱乐部的这间大厅,否则我存在霸菱银行的两万英镑便将正式属于你们。这是两万英镑的支票。——儒勒·凡尔纳《80天环游世界》

年,我就读台大农工所(现改名"生工所")。那一年,为了从枯燥的硕士论文里逃出来,我到台视编剧班上课,学"编故事",没想到竟意外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我永远记得,编剧班第一堂课上的是"故事的公式"。当时已经七十多岁、拥有三十多年编剧经验的老师自信满满地说:只要问自己"七个问题",就可以在三分钟内,立刻说出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冲突、有转折"的完整故事。

三分钟?一个完整的故事?怎么可能?也太神奇了吧!

编剧老师还说,当他教完这个公式之后,每个人都要上台说三分钟的故事,如果说不出来,就直接到柜台去领回报名费,从此不要再来了。

"你想当编剧,我都告诉你公式了,你还不会用,那我们最好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随后,编剧老师传授我们,三十多年编剧生涯教会他的"七个问题"的公式: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

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上面的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

真有这么神奇?真有这么神奇!不信,我们挑一部耳熟能详的小说来验证一下--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80天环游世界》。

1.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他要在80天内环游世界一周,并以全部财产作为赌注。就这样,霍格从英国伦敦出发,展开追赶时间的目标。

2.阻碍:(一)霍格被误认为银行大盗,所以沿途遭警察各种阻拦。(二)霍格是个软心肠的好人,常出于各种善意而耽误了行程,例如:他从印度婆罗门教徒手中,拯救了一个即将被陪葬的印度女孩。

3.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追赶时间。例如:冒着生命危险骑乘大象抄捷径,走进死亡丛林;搭火车强行飞越底下是滚滚江河的断桥……好几次差点丧了命。

4.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英国伦敦。霍格一共花了80天又5分钟,输掉了比赛。

5.意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出发地英国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79天又5分钟。

6.转弯:情节大逆转--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导致各地时间不一,形成了所谓的"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绕地球一圈,花费的总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之,如果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7.结局:主人公不只赢得最后的比赛,还因为好心肠而抱得美人归。

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当年创作《80天环游世界》时,肯定没学过"故事的公式",但何以会有如此惊人的巧合?

其实不是巧合,而是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相似脸孔。

(本文节选自许荣哲《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偷故事的人》/中信出版社/年)

故事就是迂回的方法,有效的诡计

——晶报与许荣哲的对话

在一个炎热的日子里,晶报记者赶在许荣哲人生中第一千场,或者是第一千零一场面授机宜的“开讲了”之前,与他聊聊他那本教人写作的秘笈——《小说课》。

晶报:是什么机缘促使你写《小说课》?

许荣哲:台湾有《小说课》这样类型的书并不奇怪。记得有一家报纸采访我,对我的背景感兴趣,就谈到让我开一个专栏教人写作,专栏叫做“一个人的文艺营”。两个礼拜一篇文章,写了近两年,意外得到很多回响,用36部以上的小说,讲解超过36种以上的小说创作手法和技巧,后来出书卖了几万本,引起了台湾同类书籍的一个“旋风”。其实我当时出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一点不认同,因为我知道它可能是给“小朋友”看的,可它真正产生影响力却是在中学老师中间,我很意外他们喜欢这本书。出书之后,我的人生就开始改变,出版社找我去学校演讲,平均一年演讲场到场左右。其实我是理工科出身,一直到24岁还在读生物环境系统,让我编故事,真是件蛮有趣的事(笑)。

晶报:光写小说,这够养活你自己吗?

许荣哲:台湾写小说的人非常多,有的人真的用小说的奖金过活,拿我来说,有一年大概得到了超过50万新台币文学奖的奖金。以前我是一边家教一边写作,后来发现拿文学奖还蛮不错的,所以就把家教辞掉了。我跟学生讲课的时候经常说,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叫做“多看、多读、多写”。因为我从小到大,每个老师都给我讲这句话,其实在我的理解里面,老师可能是不知道怎样教才讲了一句很安全的话吧(笑)。我常常对学生们讲的是,“你只有喜欢一部作品,你才会去认真理解它。”所以说,在多看、多读、多写前,你必须要先喜欢。

晶报:你当时已经梳理出来这套可以用于写作的方法,还是说你也是写了很多后才慢慢摸索出门道?

许荣哲:我觉得这有一个呼应性,因为我先去学编剧,记得当时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叫做:“说故事的公式”,即“目标-阻碍-努力-结果(不好的)-意外(努力做不到的事)-反转-结局”。我在学编剧的时候通过这些训练,很快就抓到故事该怎么样去说,然后再加上全世界都逃不脱的“36种情节”。小说和剧本有差别,剧本的结构性比较强,小说是接近于某一种艺术,所以它的面貌更加多元。

晶报:你做过编剧,后来写小说,现在又创作电影了?

许荣哲:对,后来我长期在绿光表演学堂(亦即创立于年的绿光剧团)教剧本。其实那个地方只有我一个人在教剧本,其他的老师在教表演。我一开始就计划着写剧本然后找人来拍。从最开始学理工,然后跑去学编剧,再后来去写小

说,接着拍电影,看起来很多事情,但基本上都是和“故事”有关的。区别在于用什么方式去给不同的人看。

晶报:在你那套书中,除了《神雕侠侣》一例是大众小说外,多是举经典小说作为实例,这些经典的文学,对现在的年轻人还有什么意义呢?

许荣哲: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的设定就是用“小说”来教一些“小说”,所以我的课就叫做“小说课”。小说里的一个核心其实就是故事。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就在于严肃文学除了讲故事,也着重刻画人性,通俗文学则只偏重讲故事。我到台湾的企业去演讲的时候,必须把小说的故事转换成更简单的东西大家才容易听懂,这刚好也是我的一个长项,我很善于把一个文本转换成你需要的东西给你,故事是一个连接点。

要用现代的语言与人沟通

晶报:你还提供了对于经典文本的一系列另类解读。

许荣哲:我常常举的例子就是文学和科学有差别,假设我这里有两个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科学家,我给他们送花。科学家说:“这是一朵玫瑰花”,文学家不一样,他可以把玫瑰花理解成“爱、承诺”。所以,这就是文学的特质,就是有转移性。因为时间、空间、事件的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意义、联想、变化。我经常做这样的练习,看一个文本的时候,必须要找一个你不会这样去看的观点,而且还能够说服你,这比较贴近我的一个设定,我不会告诉你课本上主流的东西,如果我去解读文学,我提出一个比较少人这样去看的视角。

晶报:罗振宇的逻辑思维在推你这套书,你听过他的节目吗?

许荣哲:听过,发现非常有趣,台湾很多人都在听,我的朋友里也有很多人在听,后来发现听这个东西的就是同一个组群。这一群人都是有一种强烈的向上心的人。

晶报:可他们似乎需要方法论。

许荣哲:对。他们一直在追求一种东西叫做“逻辑思维”,比如我们听到一个说书节目,故事本身很简单,三言两语就应该讲完,但是说书人花了50分钟讲这个故事,就算你耐着性子去听,还是听不下去。所以说书人必须在1分钟之内就要转换一个逻辑概念,而且转换逻辑概念是带着某一种娱乐性的思维,就是这一种娱乐性让你觉得有趣,其实我们在意的不是正确性,而是说书人的带动力。台湾也有这样的节目,可是都不成功,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并不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是因为没有趣味性。

晶报:就是当你把你原本知道的一个事物,重新贴上一个新标签的时候,也许会有有趣的改变。

许荣哲:对,我也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在跟观众沟通。你跟观众沟通,跟读者沟通,而不是在跟自己沟通,所以你要用的是观众的语言,现代的语言而不是只有自己懂的语言。

先教会一种三流的公式

晶报:你会不会觉得,要在3分钟之内就学会一点东西的想法,有那么一点点功利?

许荣哲:会,这遇到很多挑战,如果你的教授对象属于文艺青年,他就会提出挑战:没有公式不是会比较清高一点吗?所以我在上完课的时候就说:各位,恭喜各位,你已经学会了一个三流的公式。听课的就会很错愕,我们学了这么久,听起来这么有趣,最后你告诉我这只是一个三流公式。为什么?我就说,因为凡有公式必是三流,你们为什么要学三流的呢?因为你还不入流啊。我告诉你的是一个可能逼近一流的方法。你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来到了这个实践点,往下走可能是一流。这样一来,他们对这件功利的事情就更能够理解了,大家都会有这种想法,可是你也可以去把它粉碎掉。

晶报:现在沟通方式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好好写一个故事和好好说话之间,是否是同质的表达呢?

许荣哲:基本上我觉得是同一个概念。讲故事是一个迂回的情景,说话是直接的,但是有时候说话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比干去跟纣王说,你不应该去杀重臣,你不应该去做这些坏事。比干骂了纣王三天三夜,然后被杀。对吧?如果我是纣王,我也会把他给杀了,你说纣王是暴君吗?是暴君,但是谁有办法承受底下的人骂你三天三夜?你能不能给我讲一个故事,用一种“情景”告诉我,让我有台阶下,故事就是通过一个比较迂回的方法,去给你讲一件你可以接受的事情,它有它自己的脉络运作。

晶报:说话和故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许荣哲:所谓的故事就是依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我们讲的流水帐,就是依照时间顺序去排列的。但是情节是什么?它是依照因果逻辑排列的。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说我今天一早起床刷牙,牙龈流血,然后到学校打瞌睡,下课之后回家了,这是一个“故事”,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你会说得很无趣。可是如果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今天早上刷牙,这个礼拜已经是第三次刷到流血了,然后到学校感觉头很晕,医院,医生说我得了败血症,这叫做“情景”。你在讲话的时候,讲出一个情节来,就会有一种说服力。如果我们的话里都是命令句,命令句永远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无效的。但通过所谓的情节的概念,再把语句重新排列组合,就有效了。

李安讲故事的“诡计”

晶报:你最近都在看哪些书呢?

许荣哲:最近在看的都是与工作相关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原著,包括《唐山大地震》的原著小说《余震》,我自己写小说写剧本,也在弄电影,从文学改编成电影,可以做一个比对。还有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恋情的终结》,后来拍成好莱坞电影,我被那本书深深吸引了,有很多婚外情,对爱情不忠贞,我觉得作者是带着遗憾去讲爱的故事,通过一个逻辑去跟上帝对抗,讲宗教、讲信仰、讲爱情,很有张力。

晶报:《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是在讲信仰。

许荣哲:举一个例子,我在教学生的时候,故事有点烂怎么办,把宗教放进去立刻上一层次,因为宗教就是有一种特殊的力量,然后你借由信仰之间的事情,借由价值之间的事情,借由已知的这个故事,使得你的故事进一步拉开一个层次,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诡计”,听起来不太好,但有效。

晶报:《色戒》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为改编文学算是成功的作品吗?

许荣哲:从编剧的角度来看是成功的。我个人非常喜欢李安,他有两个特质,一个就是简单,李安拍的从来不是所谓艺术性的电影,而是通俗的,大众都可以接受的;他更厉害的地方就是通过故事再到故事,尽头变成文学。《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是这样。

晶报:所以这也是一个“诡计”?

许荣哲:这也是一个“诡计”(笑)。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常看故事拆解故事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效的诡计,可是对于李安来讲,或许不是,或许是他稳定的价值,诡计只能用一到两次,而价值是每次都可以用。

(以上对话为《晶报与许荣哲访谈录》的节选,由特约记者董冶字撰写)

相关推荐

这是一套关于小说的武功秘籍。它要教给你的,不是怎么写小说,而是怎么讲故事。从招式解密到内功心法,引用古今中外65部经典作品,解读其中的关键点,以最浅显的方式带你深入故事的世界:关于“人物”,它说:描写性格比描写长相重要!关于“场景”,它说:每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关于“对话”,它说:看得到的对话是水面上的1/8,看不到的对话是水面下的7/8!

关于“故事”,它说:只要回答7个简单的问题,按照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的公式,3分钟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小说课》也是一套超级实用的创意写作教材!更是一个好看到爆的书单!从“全世界最好的小说开头”到“一切都是罗生门”,许荣哲带你深入故事的世界──读过,看懂,学到!

慢师傅第七期“30本-寄书予你”活动已启动,如需寄书给最重要的人,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怎么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baoa.com/jbls/44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