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身着汉服的小朋友在朗诵《弟子规》。(新华社资料图片)
近日,台湾“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王财贵做客深圳图书馆,做了一场以“大道至简——读经教育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的讲座。王财贵以独到的见解阐释了为什么要推广读经教育,读经有什么意义,读经是不是越早越好。他认为,越早在小学阶段推广读经教育越好,由于孩子正处于吸纳知识的阶段,阅读记忆的能力特别强,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只会带他们无尽的乐趣,总比教给他们念“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要好得多。
晶报见习记者叶长文
与其十本书读一遍
不如一本书读十遍
读经对于大人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更何况是小孩,他们能接受得了吗?在台湾开始做了20余年的“儿童读经教育”的推广,王财贵始终坚持读经教育开始越早越好,越是经典的越好,越是文言文越好。
不管别人怎么质疑,王财贵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讲座上,一身国学服饰,表明他坚定的意志:“我演讲推广读经教育次,也不觉得烦。因为,讲得越多只会温故而知新,就跟拈花一样,你一转动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
那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温故知新而层出不穷?王财贵说:“在朱熹的《观书有感》可以看出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朱熹书中,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如果是一潭死水,就不会有源源不断的清水。问一本书为什么能够一直开放人的心智,因为背后有‘源头活水’。钱穆先生说过:‘我们看一本书,要从这本书中看到生命。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文字本身就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源头活水来。”
经典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王财贵认为,经典是不容质疑的。这也是他推广读经教育背后的孤独,因为这样会招来谩骂和攻击。王财贵说:“什么是经典?在回答什么是经典时,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浮躁,要稳重。佛学、道家、政治、音乐等都有经典,西方文化也有自己的经典,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关于人类的经典,而我们对这些经典有多少了解?现在有人说,经典是过时、迂腐的东西,这个坚决不能同意。”
读经的意义不是读词语
而在于明理
读经之前,首先确定哪些才是经典。王财贵表示,我们在经典面前要谦卑一点,对于经典的书的定义,应该要合乎天地,出于人性,它所凝聚出来普遍的智慧、永恒的智慧,能够在天地之间流传而永久存在。我们先不要问哪一本书是经典,要问哪一本书能够永远地启发人心。
古人已经不在了,但是古人智慧还留在这些经典的书中。王财贵进一步诠释,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接受经典的程度及尊重、学习的程度,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是光明的时代还是黑暗,因为经典代表人心、智慧。我们接受古人经典的启发,不是被古人牵着鼻子走,而是把古人的心灵当作我们的心灵,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读《论语》不是要你一直跟随孔子的思想走,孔子也不需要像你这样不知变通的人,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孔子并没有讲过一定要跟他学道,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孔子说:‘不亦说乎’。”王财贵如是说。
那读经究竟在读什么?王财贵说:“读经,就是读‘死书’。什么叫‘死书’?写书的人已经死了。有人认为这些书已经过时,那也叫‘死书’。第一种理由我们可以承认的,如果死了的人写的书都叫‘死书’,那么读经就是读‘死书’。如果是第二种的理由,我们就要思考了。”
读书读到滚瓜烂熟,这种方法已经被我们淘汰了。王财贵说:“那我们读‘活书’,读一句理解一句,那么你读到的学问是什么?我们要在把书读到‘死’了、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够把‘死书’读活了。”
读经的意义在明理,不是读到几个词语,而是能够读出古人的智慧。王财贵表示,会读书的人,是受到古人的启发,把书读到无处可读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一片天光,就是说你的“活路”。没有把书读“死”了,很难温故而知新。
读经教育时机
越早越好
那么,读经的学习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王财贵认为,孩子13岁以下,理解能力比不上大人,但是处于吸纳文化知识的时期。13岁以后,则进入到创造时段,要开始学很多门类的教育,自然就会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所以读经教育越早越好。但是家长,也要研究读经,不能自己结个稻草人,什么事都不做,然后只看别人做,最后又来抱怨自己编织的稻草人。
为什么要说读经教育开始越早越好?王财贵说:“想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习成长,又希望能开发他们的潜能,一个加州大学的博士认为,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后天的八大智慧,分别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其中语言智能排在八大智慧的第一位,可见孩子的语言天赋能力是最具有潜力的。孩子应该接受教育的时候而不开始,浪费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的潜能,甚至是一生的发展。所以,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不容忽视。人的发展也有一个大体的定数。违背这一定数,或者逆道而行,近则失却学习大智大慧的机遇,远则失却终生发展的文化空间。”
读经教育怎么融进教育体制中,王财贵坚定地认为,读经是语文教育的改革方案,没有比读经更好的方案,不需要专门开设课程,只要在上课前读经十分钟,日积月累下来就可以读到很多经典的书。
这个坚持多年做读经教育推广的守望者始终坚持:学习应当从有生命的时候开始,越是早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就越大。
王财贵
年4月出生,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从隐者掌牧民、书法家王恺和,是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入室弟子。东海大学人文学系兼任讲师、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和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兼任教授。年,王财贵在台湾发起推广“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先后在台湾、大陆、美国、东南亚等地演讲多场。
乐创简报丨自媒体再度逆袭上报纸联手承包乐创简报丨自媒体再度逆袭上报纸联手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