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您现在的位置: 晶报_晶报简介 > 晶报历史 > 在潮汕地区,有一种年味叫粿味晶报

在潮汕地区,有一种年味叫粿味晶报

发布时间:2025/2/17 11:48:24   点击数: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m.39.net/disease/a_5403098.html
腊月二十八,当家家户户忙着买卖年节物品时,潮汕的林女士一家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提前准备春节粿品。将糯米粉、粘米粉、薯粉等按照比例揉成团,作粿皮使用;备好土豆、萝卜、花生、白豆、白糖等等多种馅料,用来制作不同味道的粿;用手一个一个地捏制,配合模具,潮汕传统小吃“粿”便这样诞生了。和林女士一家一样,每年春节,潮汕人都会准备粿品来拜神祭祖。在潮汕人眼里,“粿”味代表着年味,制作粿的一举一动,皆是在迎接新年的到来。潮汕的粿各式各样,有红桃粿、鼠壳粿、甜粿、菜头粿等等,由馅料、形状决定粿的名字。小小的“粿”里,包含着潮汕人民祈福祈寿的愿望,红桃粿被染成红色,代表吉祥如意的象征;粿类蒸熟制作,寄予了蒸蒸日上的愿望……红桃粿在潮汕人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饮食和文化地位,每年的各个时节的大小节日的祭拜神明的活动总是少不了红桃粿的身影,“寿桃”外形,认为寓意长寿、吉祥;红色象征兴旺、喜庆,除了用此来祭拜神明祈求平安、幸福外,红桃粿也因其美味而深受潮汕人的喜爱。因此,想要探寻潮汕地区的年味,从“粿”味里面找,必定是没错的。在潮汕地区,逢年过节做粿、吃粿的风俗世代相传,“粿”是潮汕人食俗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没到过节前夕,看到母亲张罗着泡糯米,要去碾米粉了,就知道,记忆中的美食,即将到来了。于是屁颠屁颠的跟在身后,嘴上说着帮忙,事实上就是嘴馋。一般白天忙碌,晚上才有闲暇做粿,晚饭后,母亲父亲就开始了,各司其职,通常是父亲主力,母亲打下手,做细活。而我,则围在旁边,一会那点面团学着做,结果全都黏在手上,一会学着母亲拿剪刀剪香蕉叶垫着做好的粿,忙得一样不亦乐乎。等到粿整好了,通常,父母都会挑一两个说是不够好看,然后就给口水快流到地上的娃娃们解馋。手捧刚出蒸笼烫手的粿,心里那份美滋滋呀,至今难忘。所以,小时总期盼着年节的到来,那雀跃的心,随着长大也慢慢消失。直到,离家多年,每逢看到红桃粿那一抹红,无论何时何地,乡愁总会瞬间涌起,是思乡,更是想念家乡的亲人。所以,如果说,在潮汕,有一种年味叫“粿味”,那么这份味道,同样也是充满牵挂和乡愁的古早味。如今,这种曾经在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食品,现在任何时令都能买到,既给远离家乡的游子以口欲的满足,同时也是连结海内外乡亲,勾起儿时记忆的一种精神纽带。最早的粿印,都是用木头雕刻,祖祖辈辈传下来。现在,街市上,网上,很很容易买到塑料制作成的粿印,简单便捷,但拿在手上,却总觉得少了什么。或许,就是记忆中的年味吧。正月初二,一处静谧的祭拜角落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做红桃粿用来祭拜神明,祈祷家人安康、生活顺心。拜神祭祖,同样是潮汕年味的代表。有人这样形容,在潮汕过年,是从祭拜中开始,在祭拜中结束。春节期间,潮汕人在家要拜天公、拜灶神、拜财神爷等等,在外要到乡中的宗祠庙宇烧香祝福。而今年因为疫情,各地庙宇都取消了祭拜活动,相比往年,这份“香火味”不那么重,但潮汕人的诚心却不减,有人表示,“这样的春节虽然比往年轻松,但是习俗还是要延续,更希望早日恢复祭拜活动,新年才有年味!”从19年前开始,林女士一家便从事卖粿的生意,代代相传,对于“粿”,他们再熟悉不过。而这个新年,从“粿”的需求量里,他们感觉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去年开始,受疫情影响,村里限制祭拜活动,很多习俗都简化了,买粿的人也少了,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疫情之下,透过“粿”味,我们也看到了年味的变化。疫情之下,春节从简,习俗不能减。坚持制作各式粿品,摆上供桌拜神祭祖,祈祷来年顺顺利利,这是潮汕人对年味的一份坚持,也是经过岁月流转,传承下来的时光的味道。愿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新年的生活温暖如春。来源

晶报APP记者:张丹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baoa.com/jbls/179037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