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豹猫扰动了深圳人的朋友圈——最近,摄影师用红外摄像机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发现一个新的“不速之客”,经专业人士鉴定,确定为豹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亚湾核电基地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由于该基地长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在整个核电基地陆地及周边海域形成了物种丰富的生态圈。豹猫现身,为此提供了新的注脚。其实,在深圳,红外线相机“捕获”野生动物的现象并不少见。就在上个月,在深圳湾,红外线相机清晰地记录了一只水獭跳上护栏的瞬间。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在节假日人流量高达数十万的深圳闹市区,还有这样的一湾海,海湾里不仅有自由飞翔的鸟,还有豹猫以及水獭,甚至其他尚未被发现的物种。年起,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布设了32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野猪、豹猫等动物进行专项观测。调查期间,监测点共记录到分属4目8科13种兽类。其中野生兽类动物11种,包括野猪、豹猫、花面狸、小灵猫、鼬獾、猪獾、中国豪猪、赤腹松鼠、针毛鼠与黑缘齿鼠、赤麂等,为梧桐山本土分布的野生兽类。今年5月,深圳发布了中国首个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目前,深圳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种,含本土野生维管植物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种,超过广东省野生动物种数的五成。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种。单就鸟类来说,深圳面积仅为全国的五千分之一,但其已发现的鸟种占全国已发现的四分之一。据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也于今年被发现首次现身深圳梧桐山地区。这是深圳的生物家底,是大自然赐予深圳的一种贵重资产。“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这句话据说是爱因斯坦说的,真伪无从考证,但背后的逻辑链条是清晰的:没有蜜蜂,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它告诉我们,野生动物与我们也是命运共同体,或者更具体地说,野生动物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离不开野生动物。对于这样的“贵重资产”,深圳是十分看重的。去年4月,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完工。该工程将为以豹猫为代表的大鹏半岛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生动物打造适宜迁徙与觅食的生态环境。根据规划,接下来,深圳还将构建多条生态走廊,连接各大区域森林、湿地、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样的专属通道不仅扩大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疆域,对城市来说也是一道别致的生态景观。也许,这样的生态走廊未来也会成为深圳的一枚自然勋章。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正式实施。引人注目的是,该条例明确规定了“爱护野生动物,拒绝伤害、捕捉、猎杀、买卖和食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拒绝买卖、使用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希望更多人学会与那些不由人类统辖的野生生命保持必要的“界限感”,给野生动物留出足够的栖息空间,让它们享有不被打扰的权利。一个物种繁多、生机勃勃的“野生”深圳,同样是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的魅力所在。编辑陈晓玲审读韩绍俊审核张雪松郑蔚珩(作者:晶报)
晶报社论共同守护一个生机勃勃的野生深
发布时间:2024/6/16 17:40:34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