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记者从浙江大医院获悉,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赛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真实新型冠状病毒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对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设计、抗病毒药物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首个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及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的分子组装。课题组供图
冠状病毒因其如日冕般外围的冠状而得名,这些冠状物质叫做刺突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是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钥匙”。该研究直接在病毒上开展科研工作,原位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天然构象和分布。
科研人员发现,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像“链锤”一样可以在病毒表面自由摆动,“上端粗、下端细”的特性有助于病毒灵活“抓住”细胞表面,与之结合入侵细胞,感染人体。科研人员还发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朝向暗藏玄机——将刺突蛋白比喻成一把伞,雨伞张开被称为“向上”,它就像是亮出武器、感染细胞;当雨伞关闭被称为“向下”,它就像收起兵器,以免被机体识别击溃。新冠病毒刺突蛋白97%都向下,这成为它不易被抗体及药物等击败的原因之一。
此外,科研团队开创性地揭示了病毒腔内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天然结构及其组装机制——这些复合物像串珠一样把核糖核酸组织在一起,并在病毒体内有序排列,不仅解决了在有限空间内收纳超过自身容量核糖核酸的难题,还加固了病毒本身结构,使它能够经受住人体外复杂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破坏的挑战,这是可以解释新冠病毒长期在外环境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已经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都是基于体外重组表达的刺突蛋白研究成果,这与病毒原位状态下是否存在差异?已研制的疫苗是否对病毒有效?科研团队进一步通过质谱分析刺突蛋白的糖基化组成,发现体外重组表达的刺突蛋白与病毒原位状态刺突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具有高度相似性,这对灭活病毒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以及中和抗体的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刊物《细胞》发表。
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更近了一步的同时,《防控方案》也第六次更新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9月15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以下简称“第七版《防控方案》”)。
第七版《防控方案》强调——
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仍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但是特定条件下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增加了冷链食品加工和交易场所的防控要求,并调整“7+7”、“2+1”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今年1月至3月,《防控方案》共进行了六次更新。
时隔半年后,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次修订《防控方案》。
对比今年3月发布的第六版《防控方案》,第七版《防控方案》在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疫情监测、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等方面均进行了调整。
调整一:
接触病毒污染物品可造成传播
强调主要传播途径仍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但是特定条件下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调整二:
冷链列入重点环节防控
对从事冷链食品加工和销售人员,来自农贸市场、养老福利机构、医院、监管机构、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就诊患者,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应当及时检测。
增加冷链食品加工和交易场所的防控要求,降低冷链环节传播疫情风险。
调整三:
聚集性疫情修改为“5例及以上病例”
疫情监测方面,根据国内外疫情流行变化,病例流行病学史强调报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史等,更加精准科学。
完善聚集性疫情定义,根据分区分级标准,将聚集性疫情从“2例及以上病例”修改为“5例及以上病例”。
要求各地对发生的首例和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以及环境监测发现的阳性标本,开展基因测序等溯源工作。
调整四:
7天集中7天居家
调整“7+7”、“2+1”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入境人员在入境口岸接受海关核酸检测后,在入境地集中隔离7天并自费进行核酸检测(原则上在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第5天),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转居家隔离7天,并于隔离期满14天后自愿自费进行1次核酸检测。
调整五:
中高风险地区最小单元划定
高风险地区以学校、楼房、工厂、工作场所、自然村为最小单元划定防控区域,开展入户全面排查、限制人群聚集性活动、区域管控等措施,启动应急响应。
中风险地区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学校以班级、楼房以单元、工厂以工作间、工作场所以办公室、农村以户为最小单元),启动强化监测、实施终末消毒。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感染风险,确定核酸检测人群范围和优先次序。
调整六:
隔离场所设置应相对独立
在保持隔离场所设置其他要求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选址要求修改为“应相对独立,与人口密集居住与活动区域保持一定防护距离”,有利于在保证隔离安全和避免疫情传播的基础上,提升城市总体隔离能力。
来源|晶报APP综合深圳卫健委、封面新闻、人民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