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晶报」
“非遗”项目东山渔歌第四代传承人洪福娣现场给孩子们传授《斗歌》。
晶报讯(记者陈碧霞/文裴宇/图)10月7日,大鹏新时代文明实践“国庆宣讲周”第八场活动——悦读《海错图》欢唱东山渔歌“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大鹏所城怡文楼的自然童书馆举行。
这也是年“大鹏自然课堂”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围绕“海洋文化+非遗文化”主题,从《海错图》一书走进神奇的海洋生物世界,从葵涌民间谚语再到南澳东山渔歌的学习和传唱,在亲子共同体验中了解海洋,植下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
《海错图》由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书中共描述了多种生物,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活动中玩起了《海错图》猜猜看的游戏,根据各自抽到的书中一段描述,绘出所指的海洋生物。“会喷水的‘井鱼’,就是鲸鱼……”多才多艺的孩子和家长们纷纷用笔在纸上彩绘出心中认定的海洋生物,并进行了展示,介绍了它的特征……
活动还邀请到“非遗”项目东山渔歌的第四代传承人洪福娣和她的歌友们,为大家带来动听的渔歌展演,现场传授了欢快的《斗歌》:你知乜鱼最大条?你知乜鱼最细条?你知乜虾带盔甲呀啰?你知乜虾爱濑尿呀哈啰……穿上展演的服装,戴上大鹏凉帽、隔水帽,家长和孩子们现学现唱,渔歌悠扬。
东山渔歌内容丰富多彩,是南澳东山社区及周边地区渔民在劳动、生活中集体创作而成,他们在劳动、节庆、婚嫁、走亲访友时唱歌,在实践中口传心授传承至今,于今年入选深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程前来观摩的研究非遗文化的王丙珍老师表示:在今天课堂上有非遗传承和生态文化的教学互动,活动虽小但意义重大。
在东山渔歌欢快的旋律中,本次大鹏新时代文明实践“国庆宣讲周”系列活动完美收官。据悉,国庆假期,大鹏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连续8天开展8堂不同形式和主题的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