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您现在的位置: 晶报_晶报简介 > 晶报历史 > 这8户深圳最美家庭来自美丽大鹏

这8户深圳最美家庭来自美丽大鹏

发布时间:2023-2-25 11:13:43   点击数:

黄文德家庭

卢水根家庭

廖玉婵家庭

何润才家庭

朱胜辉家庭

文巧环家庭

罗健强家庭

王琦家庭

黄文德家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鹏新区8户“最美家庭”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和家风传承,从小家到“大爱”,共同谱写了大鹏新区“新时代新风貌家文明家发展”的美丽风景线。

近日,由市文明办、市妇联联合组织评选的年深圳市最美家庭、十大“最美家庭”、十佳“关爱家庭示范单位”名单出炉。记者从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获悉,新区有8户“最美家庭”榜上有名,其中王琦一家入选深圳十大“最美家庭”。

晶报记者陈碧霞

通讯员张恬恬郑瑜/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核电“创新之家”:做好工作建好家庭

古人云成家立业,家庭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基石。来自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年深圳市十大“最美家庭”王琦一家,带着深圳的创新DNA,完美诠释了“幸福是由爱和担当‘建设’起来的”。

王琦是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妻子王芳是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业务策划员。这是一个创新之家,作为一名核电工业安全工程师,王琦多次获评公司年度“技术能手”,他通过大量研读英文文献,结合国际标准和工作实际,编写和推进了商运核电厂安全防护的标准化;他参与设计的“一种用于保护电缆可碾压的电缆保护装置”更是获得“全国发明专利”。为了支持丈夫,王芳将大亚湾核电“一次把事情做好”管理文化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将家里的事情规划得井井有条,自己在工作上也表现出色,负责的项目曾获得公司的管理创新二等奖。王琦说,“一次把事情做好”已成为上小学一年级儿子的座右铭,帮助他养成了专注细心的学习习惯,成绩经常全年级第一。

“在岗位上坚持创新,做好工作是我对建设好家庭的一种担当。”王琦表示,他一切的动力都来自于王芳的爱和支持。“事业也好,家庭也好,都是靠着不懈的努力去经营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琦如是说。

为大鹏代言的“最美家庭”

有着良好家教的家庭是幸福的,讲“大鹏故事”的黄文德一家和“传承大鹏非遗文化”的卢水根一家,对“家教”有着各自的理解和实践。

今年以来,在大鹏古城博物馆工作的黄文德经常出现在深圳电视台体育健康频道“山海大鹏”栏目中,为大家讲述大鹏故事。“20多年来,他对大鹏历史如数家珍、满怀热爱,一直打动着我。”妻子唐勇霞是大鹏中心幼儿园的一名优秀教师,多年来坚持参加海洋保护志愿宣传。“言传身教最重要,陪伴是最好的爱。”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黄梓伊成长为一名多才多艺、热心助人的优秀高中生。“我从小听着大鹏所城的故事长大,赖恩爵将军指挥九龙海战大获全胜的英雄故事和爱国情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黄梓伊说,听爸爸讲大鹏咸头岭、讲大鹏人袁庚与深圳改革的故事,她发现原来课本上讲的改革开放40年历史,跟自己的生活这么近。在黄文德的影响下,妻子和女儿也成了大鹏故事的积极传播者。唐勇霞是女儿学校的家委会成员,经常组织家长和学生到大鹏开展各类海洋保护活动,一家人以实际行动为大鹏代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卢水根是大鹏第二小学的退休教师,是非遗项目“大鹏婚俗”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后,卢水根还组建了大鹏山歌队,致力于大鹏山歌的传承。夫唱妇随,妻子黎建新是非遗项目“大鹏凉帽”的代表性传承人。夫妇二人共育有三子一女,已各自成家立业,一家十七口人,祖孙三代同堂,和和美美。

外甥、孙子、孙女几个都是卢老师夫妻一手带大的。卢老师将“勤奋好学,知书达礼,诚实做人,勤俭持家”十六字真言作为家训,言传身教,要求儿孙做人要谦恭有礼、尊重别人、懂得感恩、乐于助人。二老以诗书传家,尤其重视从小对外甥、孙子们书法、音乐的兴趣培养。在卢老师夫妻的影响下,孙儿辈个个会玩乐器,还都是学霸。逢年过节,一家十几口人欢聚一堂,大家吹拉弹唱举办“家庭晚会”,其乐融融。

传承好家风,是家庭幸福的根本

好家风一脉相承,这给南澳东涌社区廖玉婵一家带来了福报,也让水头沙社区的何润才一家在相亲相爱中开出幸福的花。

现年79岁的廖玉婵年轻时因婚后多年不育,收养了女婴阿芬。阿芬患有先天性疾病,生活无法自理,但廖玉婵对阿芬始终视如己出,不离不弃。几十载如一日,倾其所能为其治病,悉心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在廖阿婆言传身教下,她的两个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对阿芬这位姐姐呵护有加,孙子们有空常陪大姑玩,有好吃的都分享给大姑。

“家和万事兴,与人为善,好人不怕做。”这是廖阿婆常常对儿孙们说的话。小儿媳庞秋菊年从外地嫁过来。每当看到婆婆对芬姐无微不至的照顾及包容,她都特别感动。她为自己有这样的婆婆和家庭而骄傲。“婆婆说芬姐是家里的福星,我们也是这么想,我们会一直照顾芬姐到终老。”

“父母互敬互爱是给孩子的最美家风。”在南澳水头沙社区,何润才一家是公认的“最美家庭”。

何润才是一名执法员,妻子黄月明是一名社区基层干部。何润才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陪伴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识这个世界的美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夫妻俩经常一起带着孩子阅读和旅行。这个暑假,一家人去了云南丽江,探访了藏民家庭,了解藏族文化。回来后,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何政熙制作了“云南之旅”PPT,在班里与其他同学分享。他说,他会找爸爸谈阅读谈历史谈做人,与妈妈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学校趣事,相亲相爱的父母让他在幸福中成长。

家庭文明之风蔚然:

从爱“小家”到爱“大家”

在民风淳朴的大鹏新区,像朱胜辉、文巧环和罗健强等最美家庭一样,家庭文明之风蔚然。

朱胜辉是一位心里装着“小家”、但更爱“大家”的好民警。今年7月,深圳交警支队大鹏交警大队破获之前多年未侦破的死亡事故案件,逃亡6年多的嫌疑人被成功抓获归案。作为特勤中队副中队长的他带领事故侦破组人员多日连续作战,通宵审讯。“那几天大儿子期末考试,小女儿身体不适,我根本无法照顾,都是我爱人在忙前忙后!”朱胜辉说。“他爱岗敬业我很支持,作为警嫂,照顾、理解、支持丈夫便是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妻子刘菊莲表示。

朱胜辉经常领着儿子参加义工服务,在家里践行低碳环保生活,严格按照垃圾分类规定分类处理每日家庭垃圾……生活中,他带领家人用行动真正践行从爱“小家”到爱“大家”的情怀。

而在葵涌高源社区,说起文巧环、何伟军这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大家都会夸道:这家人尊老爱幼、个个都是热心肠。

文巧环担任社区妇联主席和宣传委员,她带领姐妹们将广场舞跳上了葵涌“悦乐聚”的舞台。73岁的家公何运奎和72岁家婆潘春喜是热心社区事务的“社区先进楼长”。受家庭良好氛围和热心肠基因的影响,儿子何鸿曦大学毕业后,也回到社区当社工,服务社区里的老人和小孩。文巧环支持儿子的决定,她认为年轻人要尊老爱幼,要有服务社会的爱心。

在大鹏较场尾,罗健强一家铭记祖训“忧天下担道义”,以“大爱”传家:父亲罗健强为大鹏民宿旅游发展而奔走,贤良妈妈张晴明乐善好施,儿子罗海岳投身公益事业。罗海岳高二时赴英国留学,年,17岁的他便在英国创办了Ofund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而Ofund第一笔公益基金3万元,是罗海岳在较场尾举办家庭拍卖会募集的。年,Ofund成为深圳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旗下的一个基金,开始面向公众筹款。目前已资助贫困地区学校23所、影响学生逾人。

作为唯一的“深圳首席爱心大使”,罗海岳先后任职于纽约联合国总部、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现任职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父母给孩子最无私最宝贵的爱,是让孩子学会怎么去爱这个世界。”罗海岳认为,他投身专业公益之路,与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息息相关。关怀世界,让爱传播,这是罗健强一家人的共同愿景。

这8户来自“美丽大鹏”的最美家庭,是新区家庭文明建设的一个美好缩影,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领新区家庭文明新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baoa.com/jbls/178874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