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历届大型运动会,志愿者都是不可缺少的风景。而成为一名志愿者,成为这道“风景”的拼图,是非常幸运的事。刘子浩同学记录下了他在年北京冬奥会的志愿经历。而他的此番圆梦,其实缘起14年前的北京夏季奥运会。
下文是他的笔录与心路。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北京奥运会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也在我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被这场盛事吸引了。虽然无法现场体验,但我拿起了画笔涂涂画画,以不一样的方式感受着奥运的魅力,五环、福娃、祥云火炬,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
转眼14年已经过去,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一名志愿者。我用我的专业为冬奥的举办贡献了一份力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志愿者生日贺卡的设计,这是我“冬奥生涯”的第一次设计工作。刚刚接到任务时心里还是有一些激动的,但开始进入设计阶段,考虑贺卡的排版、配色、内容时,内心的波动也随之而来:颜色不好、字体不合适的问题每天来回重复,每完成一稿便会主动询问其他组员的建议。最终,贺卡以北京颁奖广场线稿为主体,烟花绽放相辉映展现。生日贺卡的设计过程既是对我所学知识应用的检验,也是积累经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来,在社交平台看到大家对贺卡的赞赏,我尤觉得,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也是有意义的。再后来我们转场到了延庆残奥颁奖广场,志愿者之家的设计是一次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取延庆残奥颁奖广场主体建筑“生命之树”的外形,完成了志愿者之家的展示板。
设计之外,我作为激励保障组的一员,从物资接收、清点到闭环内外物资的发放,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汗水与付出。在发放物资时有过许多“数数数到大脑空白”的崩溃时刻,也有过很多“箱箱物资搬到手酸”的疲惫瞬间,但这一切的苦与累,都在把物资交到志愿者手上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冬奥志愿的经历将是我精神上最宝贵的财富。我深切感受到,能够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的代表在冬奥中作出贡献,这是难能可贵的机遇,更是无上荣光的使命。通过冬奥,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伙伴,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恰逢民族复兴盛世,我何其有幸,我将以更饱满的激情时刻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
(作者:刘子浩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本科生)
来源|晶报APP
编辑:陈章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