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您现在的位置: 晶报_晶报简介 > 晶报理念 > 全世界的头条都是深圳

全世界的头条都是深圳

发布时间:2016-12-19 10:34:41   点击数:

◆◆◆◆◆

深圳昨天出大事啦!

从中央到深圳,不用翻开报纸

所有的头版头条:

深圳!深圳!深圳!

这样的状况,小编感到好心慌

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们赶紧来看看

▼▼▼

中央媒体在头版为深圳的创新点赞

昨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这些中央媒体都从头版开始为创新中的深圳点赞。

人民日报的文章是《深圳:改革排头兵创新当先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深圳调研行)》,文章中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深圳则通过改革和创新,使得经济保持着澎湃的发展态势。

好吧,换个小编能懂的翻译:深圳舍得投入懂得投入,去年科研投入大,亿元,占GDP4.05%。深圳的高新产业发展好,深圳市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家,包括华为、腾讯、大疆科技等世界级企业。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你感受下?

到年,深圳GDP总量将达到2.6万亿元,比年增长近1万亿元。而且,深圳还要力争有8—10家企业进入世界强行列,意味着未来5年深圳新增世界强企业要达到4—6家。

光明日报则在探究为什么深圳创新之路可行可持续:《创新,深圳为什么行》:海归人才自主创业创新,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及政策的支持……其实,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做到。好在,深圳成功了!我们深圳干事,就一个字:走心!

经济日报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报道中总结出创新对深圳的重要性。深圳的光启研究院、华为、腾讯、大疆等等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正在不断扩大;深圳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3D显示、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沿,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创新之都”的美誉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除了中央纸媒,还有中央电视台昨晚新闻联播的《引领新常态,深圳做对了什么》,头条!7分钟!深圳人,你知道新闻联播总共才多长时间不?深圳市今年一季度取得的经济增速为8.4%,跑赢了全国6.7%的平均水平。“不仅跑得快,而且还省油”,这是报道对深圳经济的肯定。新闻联播用了7分钟全面介绍了深圳蓬勃发展背后的原因,电视机前的小编感动得内牛满面。

全国媒体都把目光聚焦深圳

这次深圳火的不要不要的。除了中央媒体,全国各地的纸媒、网站也纷纷报道深圳。

南方日报发表了《发现“新深圳”》、《“新深圳速度”背后的全球创新圈》。深圳到底新在哪里呢?除了创新之外就是敢为人先了。在深圳市市长许勤看来,深圳就一直在饮“头啖汤”,赢得转型升级中的先机,“谁动作最早,谁取得最多利益”。所以在产业升级方面,深圳做的真的是杠杠滴。深圳的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增加值已经占GDP比重63%了。白花花的都是银子啊!

中国日报网的《深圳,转型创新不停步》也在阐明深圳对于创新的渴望与行动。在政府的支持下,不管是规模宏大的高新产业还是小创业公司、年轻的创客小伙子,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精神:创造、创新。“来到深圳,感觉自己像长出了翅膀,创业的血液在沸腾。”一位大学生创客如此说道。

重庆日报的《深圳创新给我们的启示》则是总结深圳创新的发展,表示重庆得向深圳学习。嗯,深圳老师,大概是全国最年轻的老师。小编好骄傲。

还有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新经济何以成功?过去的30多年发生了什么》。发生了很多很多!从年建市之初,整个城市仅有两名工程师到现在坐拥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出了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明星企业,再到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深圳不仅成功地华丽转身,还不断地蝶变。这都是人才、政策、资源三者最佳搭配的结果。

歪果仁怎么看深圳?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深圳生活的外国朋友超过百万,昨天,深圳的英文门户网站“eyeshenzhen”就华丽丽的上线了。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深圳,用英文怎么说?

昔日的小渔村,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列。

创新意识,引致科技产品的井喷式发展;简政放权,为创业创新提供高效服务;财政支持,给新兴未来产业助一臂之力;人才引进,让思想灵感更加活力四射。

byChinadaily

深圳从一个渔村变成了大都市,成为中国最成功科技企业的摇篮,比如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中兴通讯,社交媒体集团腾讯。

深圳还是中国制造产业的摇篮,正是因为这一点,它成了智能消费产品开发商(直接插入到物联网)的大本营。一些人将深圳称为“硬件硅谷”,因为在深圳硬件遍地开花,很适合开发物联网产品。庞大的华强北电子市场销售各类组件。深圳毗邻香港,它已经拥有许多品牌和创业加速器,开设了一个专门吸引创新公司的证券交易所。

一家手机CEO、创始人裴宇(CarlPei)认为,尽管深圳是开发硬件的好地方,但是它离美国、欧洲、日本消费市场太遥远,不是很方便,最终导致深圳缺少国际化视野、缺少高技术员工。

深圳为创业公司提供财务补贴,提供办公空间,。数十个孵化器、加速器已经成立,它们的投资和技术等级各有不同。3W孵化器营销主管张向业(音译:ZhangXiangye称:“深圳并没有太多高质量创业公司、企业家和加速器,我们努力刺激创新,但是许多企业最终只是抄袭。”

by英国《金融时报》

瑞典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公司在《移动报告》中写到,至少从数据上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份手机合约。这反映在今年首季度的数据中。战略分析公司称,今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降至1.亿部。

美国人1年前还占据中国12.3%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手机生产商华为。现在苹果下滑至第5位。这家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下降了15%。

苹果iPhone手机失去了光环。对于美国人来说,雪上加霜的是以华为为首的中国手机制造商已经迎头赶上。排在第二至第四位的分别是中国商家Oppo、小米和Vivo。世界销售冠军三星没有进入前五。

报道称,总部位于中国南部深圳市的科技企业华为是领头羊,它通过创新紧逼苹果公司和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公司。瑞典人私下对华为肃然起敬。像下面这样的说法非常多:“以前我们打开华为的新产品,目的是查看中国人从我们这儿剽窃了哪些创意。

今天我们看华为做出了哪些创新。”年至年华为的销售额翻了一倍,达到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5%。华为的智能手机日益瞄准中高端市场,是唯一在海外取得成功的中国手机制造商。首季度40%的智能手机销往国外。

by瑞士《新苏黎世报》深圳报纸和深圳人都在说些什么?

本土四大报当仁不让也要言不烦:

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商量好了似的在头版上喊话:“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不明白是不?看深圳晚报——任正非说!话说,这四大报是商量好的玩接话游戏呢吗?

其实,深圳四大报都是采取了更具象化的报道角度来阐释深圳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背后的坚持。一部华为的上位史,正是深圳精神的最佳诠释。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就企业来说,任正非觉得是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关于深圳、关于华为、关于创新,关于未来……我们来听听任正非都说了些啥

▼▼

华为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

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亿元,市场服务亿元到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坚守“上甘岭”:“中心是有理想”

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创新者窘境:“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

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修宽航道:“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

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出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把航道修宽了,在航道上走各种船,游艇啊、货轮啊、小木船啊,是别人的,运营商也只是收过路费。所以我们要跟千万家公司合作,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管住“两条堤坝”:“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

深圳市政府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政府基本不干预企业的具体运作。法治化、市场化,其实政府只要管住这两条堤坝,企业在堤坝内有序运营,就不要管。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在法治化和市场化方面给企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走向繁荣:“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

创新就是释放生产力,创造具体的财富,从而使中国走向繁荣。虚拟经济是工具,工具是锄头,不能说我用了五六十把锄头就怎么样了,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我们还是得发展实体企业,以解决人们真正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中心,才能使社会稳定下来。

战略耐性:“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搞科研。一个基础理论变成大产业,要经历几十年的功夫,我们要有战略耐性。要尊重科学家,有一些人踏踏实实做研究。如果学术研究泡沫化,中国未来高科技很难有前途。不要泡沫化,不要着急,不要大跃进。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未来三十年:“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未来信息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可想象,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伴随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实现等等,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首先中国要建成法治国家,企业在国内就要遵纪守法。你在国内都不守法,出去一定是碰得头破血流。所以我不支持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会几十年一百年慢慢释放影响。第二,要学会在中国管理市场经济,在中国你死我活地对打,还活下来了的话,就能身强力壮地出去跟别人打。中国要加强法律、会计等各种制度的建设,使自己强盛了走出国门。不然企业走出去会遇到非常多的风险,最后可能血本无归。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法治化,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精彩!以上内容摘自新华社稿件“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与任正非面对面(想看全文?本文末链接,狠狠戳戳戳)

网友有话说

对于最近强力刷存在感的华为,网友这样称赞:

网友

大佬黄:一个坚持不上市的好领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科技,为华为点赞

A探戈:我已经买了五个华为手机了..家里路由器是华为的,光猫是华为的。

app_提不起劲:华为在现下的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硬件供应商中,在我看来都是最稳的一个,最拼的一个,非常值得信任和骄傲的民族企业,有一套自己的企业文化

似薄雾似暖风:华为的技术涉及多个领域,为数不多牛逼的公司,很多人认为华为就是个卖手机的,那就错了。

飞鹰天地宽:更多值得







































北京最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咨询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baoa.com/jbln/350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