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深圳音乐厅,华彩乐章为“阳光媒体”奏响,“阳光颂”晶报创刊15周年音乐会暨“朋友在一起”活动在这里隆重上演。昨晚的演出,是深圳交响乐团/16音乐季的闭幕音乐会,同时也是晶报创刊15周年庆祝活动。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佳晨,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柱锡,深圳报业集团总经理王跃军,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总编辑胡恒芳,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凯章,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张占恒,宝安日报总编辑李高峰等,与晶报广大员工一道,和各界来宾欢聚一堂,为晶报15周岁庆生。
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深圳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新等来自社会各界的新老朋友,带来了深圳人对晶报15岁生日的祝福,对晶报过去15年历程的嘉许,更带来了对晶报下一个15年的祝福和鼓励。
“传承晶报人的创业精神勇往直前”“晶报15年走得很不平凡,也很辉煌。”作为晶报的创刊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对晶报15年来的发展表示赞赏。他表示,15年来,晶报在集团党组领导下,同事们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在报道还是在经营领域,都在中国都市报历史上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经典案例。
陈寅认为,晶报人的创业精神在晶报的成长轨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值得倍加珍惜。“最可贵的是精神——创业的精神,大胆开拓的精神,创新的精神,一鼓作气、迎难而上、气势如虹的精神,这在报业集团里是非常难得的。”他表示,在创业精神的引领下,晶报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这在报道领域的开拓上,报道策划的构思和运作上均得以体现,成长速度非常之快。
“今天,我们迎来另外一个发展阶段,晶报在媒体融合转型之路上勇于开拓,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陈寅期望,晶报的年轻一代应勇往直前,继续发挥晶报人敢于探索、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助推晶报在创新中发展,在转型中发展,在融合中发展。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佳晨(中),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右七)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晶报员工代表、晶报读者代表一起按下手印——为晶报开启了下一个美好未来的15年。
“保持阳光心态,做好非常新闻”“晶报今后要坚持阳光、突出阳光,阳光是一种态度,一种进取的,有理想的,向着希望不断去努力的态度,这是我对晶报未来的希望”,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柱锡语重心长地说,作为“阳光媒体”,阳光应该是晶报的灵魂;阳光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状态,阳光也预示着晶报人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报业转型、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来应对转型中的任何困难。
“晶报创刊已经15年了,创刊时20多岁的人,现在很多也40多岁了,青年记者变成了中年记者。其实中年也可以继续阳光,老年也可以继续阳光。”宣柱锡说,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晶报最重要的是继续保持阳光心态,做好非常新闻。
晶报年轻员工相互协作组成“人”字型,寓意晶报以人为本。
“晶报应该成为报业转型的铁军”深圳报业集团总经理王跃军表示,一流的文化企业,不仅仅在于它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它能盘活多少资源;一流的文化企业,不在于它的坚守,而在于它的跨界融合,打造品牌;希望晶报能成为这样的品牌,在走过15年之后重新起航,重新出发,成为报业转型的铁军!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年8月1日,一张崭新的报纸——《晶报》在深圳横空出世。然后,这张报纸的心脏和这座城市的心脏、这个时代的心脏以及每一位读者的心一起跳动了15年。15年间,一纸风行,15年了,我们还行。”在活动仪式上,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晶报传媒公司董事长、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向现场观众致辞。
胡洪侠拿起手机,向观众分享来自领导的期望和祝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为晶报题词——祝晶报在媒体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进展中迸发新的热量,焕发新的光彩。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国务院参事王京生给晶报15周年题词——15年走下来,一路行风;15年再敢为,续写辉煌。
“今天我们展开一个非常温馨的话题,那就是欢聚、欢乐。”胡洪侠代表晶报编委会,感念15年来每一位晶报员工对晶报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不管他们什么时候离开的晶报,仍然感念,离开亦是朋友,相聚温暖;感念现在仍然坚守在晶报岗位上的员工,大家既是朋友也是战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晶报的晶字三个‘日’,就是昨天的太阳、今天的太阳和明天的太阳。昨天的太阳温暖我们的记忆,今天的太阳照亮我们脚下的路,明天的太阳照亮我们的未来。而今天晚上,各位都是我们的阳光。”
——胡洪侠
胡洪侠还代表晶报的所有员工感谢众领导、朋友、读者多年来对晶报的支持和扶持,“没有你们,晶报没有今天。”此外,他代表晶报及其新媒体矩阵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座城市,因为,这个时代给晶报提供了机会,这座城市给晶报提供了舞台,晶报会继续努力。
晶报员工
声音深圳市史志办主任黄玲:深圳历史,有晶报浓墨重彩的一笔晶报走过15年,她记录了深圳这15年的历史,记录了这15年深圳的阳光、深圳的努力;记录了这15年当中深圳老百姓的温暖,为美好生活而付出的劳动。因此,晶报这15年的足迹,就是深圳这15年光辉的历史,这是晶报最令我感动的一点。其次,在深圳这么多报纸当中,晶报是最贴近市民的,她总是给予我们满满的正能量。因此,她能够成为最受深圳市民欢迎的一份报纸,最让市民感到贴心、温暖的一份报纸。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在深圳的发展史上,有晶报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辜晓进:晶报自带创新基因晶报虽然很年轻,但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从创刊就自带创新基因。晶报从创刊开始,就展开了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作为一个地方的都市类报纸,晶报很早就在国际新闻报道上做了很大突破,超出了很多地方性主流媒体的传统视野。
近几年新媒体崛起,纸媒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晶报依然继续发挥创新的优势,如在“两微”等社交媒体方面的数字化的尝试,深入到更多的受众层面,内容更是依旧保持创新势头,如今年开辟的“深生活”栏目,强化了报纸作为内容生产商对原创价值的提升,持续多年的“深港书评”也十分具有“深圳特色”。
晶报举办的“名人演讲周”“全橙跑”等多种活动都是线上和线下融合,体现了报纸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也看出了报纸高层带领员工走向数字化转型的勇气和决心。
晶报读者代表宋国安:只要有阳光,阳光晶报就永不衰退我小学五年级时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晶报,至今已“追随”晶报15年了。第一眼看到晶报时,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版面很活泼,一点都不循规蹈矩,当时就吸引了我。
高中毕业后,我到美国留学。在加州读大学时,买不到晶报了,但是我依然会上网看电子版的晶报,读晶报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改不了了。我希望,晶报越来越有分量,如今很多人都在唱衰纸媒,但我相信,只要阳光在,阳光晶报就不会衰退!
晶报员工代表吴邦:今天是我在晶报的第天年圣诞节我从广州来到晶报参加面试,像革命青年到了延安一样激动。从那天算起,今天是我在晶报的第天,我在这里度过了两个本命年。晶报现在的80后员工里,我可能是效力时间最长的一个了。
晶报是一个温暖、奋进的阳光家庭,这是我们坚守至今的最大感召。晶报与我,彼此最美好的一切,都留给了对方。坚守,是因为热爱。站在辉煌的十五年,更美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脚下。
花絮晶报庆生会上,30名身着“晶报色”的晶报“小鲜肉”,从金树大厅左右两侧涌上舞台,为晶报15周年献礼最具个性的“演出”:以人体组成体现晶报价值观的文图,请现场嘉宾猜一猜。
众人刚摆好一组富有动感的阳光发光造型,寓意阳光媒体带给这座城市无限温暖。眼尖的主持人尉迟琳嘉一个箭步上前,“挑逗”小鲜肉、晶报记者商笑野,笑称:“这位黝黑的晶报同事,肯定扮演的是太阳上的黑子!”
跳动的感恩心、象征晶报人未忘初心,心系读者,不曾停止前行;面对面两手互搭,排成的“人”字,象征晶报报道以人为本;最后一组动作,则考倒台下不少观众,好在机敏的尉迟琳嘉把“文字”给念了出来:15周年,WECAN(我们行)!
你也来猜猜吧,这些都是什么造型?
↓↓↓
采写
马骥远、陈雯莉、王子键、李文舒、刘思笑、史青玉
摄影
成江高雷金羽泽
编辑
小喵
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