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您现在的位置: 晶报_晶报简介 > 晶报理念 > 健康辟谣春捂秋冻超过这个温度就不要再捂

健康辟谣春捂秋冻超过这个温度就不要再捂

发布时间:2024/7/30 15:37:13   点击数:

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在中医看来,春天风大,而风为百病之长,侵入人体内部会有春寒冻人的感觉。过早脱掉棉衣会让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天要适当地捂一捂,可以帮助机体抵御外界寒气,预防感冒等疾病。但是你知道吗?春捂也是有“度”的,并不是一味地捂就对身体好!

●春捂有个“临界温度”

是否春捂,要根据天气而定:

一般来说,昼夜温差较大(≥8℃)时,要“捂”一会儿,早晚注意增加衣物;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以适当减衣;当白昼气温超过15℃且比较稳定(持续一两周)时,穿得稍单薄些就不至于感冒或染病了。民间所谓“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说的皆是这个道理。

“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以上时,就不能“捂”了。

“春捂”也不能一概而论,“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服;如果觉得“捂”了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春捂到底是“捂”哪儿?

春捂要“捂”对地方,身体3个寒气入口要重点捂一捂。

①捂肚子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

②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③捂脚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来源|晶报APP综合科普中国、生命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baoa.com/jbln/178984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