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很多公众号都援用了nbsp吴思先
题图是蔡京的书法。这人是书法大家,位极人臣,也是超级赃官。
[摘要]7月19日,一场以“官家主义,中国社会历史的走向”为题的沙龙在深圳举行,著名学者吴思作为主讲人,与书友分享他近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研究,比如官家主义的由来等。
有必要探讨“我们是谁”
年,吴思的《潜规则》1书出版,如今,“潜规则”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到很多行业中,成为一种与社会分析有关的技术工具。近几年来,吴思除忙于自己就职杂志的相干事务,也在酝酿用一个词来诠释关于“中国是谁”的问题。吴思认为,用官家主义来表述中国社会的历史最为贴切。吴思说:“我坐飞机来的路上,看了1本书叫《自由的历史》,该书作者写道,在年代,他的学生为了躲避越南战争,逃到巴西的某个部落里,他问学生,那些部落民知道美苏争霸吗?学生回答,部落民不知道‘美苏争霸’的事情,乃至连巴西在哪儿都不是很清楚。作者评论说,那些知识他们用不着,固然,如果他们觉得有必要了解,我想他们是会去学习了解的。”他说,今天说的官家主义,是一个比较大又很虚的话题,如果我们是部落民,可以不需要去了解。
但在当下,中国是谁?我们是谁?我们在哪?我们走向何处?这些看起来大而无当的话题,却结结实实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我们是谁,过去有很多标准的说法。吴思说:“之前我们说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根据这个定义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要反封建,要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然后颠覆三座大山,进入社会主义,接下来我们要一步3改造,再走进共产主义。当意想到这样多多少少又有些问题时,我们仿佛绕了1大圈又回去了,改革开放,对相干问题又重新思考了。”
中国历史上谁在当家作主呢?吴思进一步诠释,皇帝,是固然的当家作主,而皇家立法叫做王法,衙门立法叫做部门法规和地方法规,官员个人另起炉灶的法规叫潜规则,这三者之间相互争取地盘。比如明代朱元璋,大力推行反腐运动,杀了很多赃官,他一个人的王法就可以把官员和衙门都震慑住,可见他有很大的权威。如果衙门能够驾空王法,就能使皇帝颁发的法令作用不了,因而衙门就成为主体。如果官员个人私下所立的法规能够排挤上面法令,就出现随处可见的潜规则。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三种形态都存在过,但是不管哪种形态,都在官家主义的范围内。
官家主义的由来
在吴思看来,中国古代历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西周、春秋战国之前,封建主义时期,“用现在一个经济组织来比喻,它像是一个商会,上面有会长,下面有很多小老板,一群小王架着一个大王。由于诸侯封王会带来利益的纠纷而引发战乱,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秦始皇就废除这个封建制度。”第二段是秦汉以来,吴思将之命名为官家主义。
官家主义是怎样来的?吴思认为,秦始皇通过战争暴力颠覆了6国,从而统一了中国,建立秦代。与汉代刘邦、宋代赵匡胤、明代朱元璋等开国皇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立新政权后,这些元勋不退下来,老老实实地过日子,担心会危及到自己集权的地位及后代登基,大多会选择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杀掉算了,这是非常典型的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官家主义由来的特点就是,一个团伙通过暴力颠覆政权后,当了老大哥后,让那些元勋退居二线,自己来管理天下。
封建主义与官家主义不同在于,前者是权利分散的,由各路诸侯组成,后者则是金字塔式垂直下来,权利是集中的。吴思表示,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暴力颠覆来获得成功,这是暴力团体统治社会的一种情势。
官家主义的几个阶段
依照性质的不同,官家主义也分为几个阶段。吴思说:“在汉代的时候,在战场上获得的功劳较大的封为王侯,功劳较小的分田地。汉代有个立功的机制,凡是上战场杀敌1人,依照原来的职位加官晋爵,以后的官僚就是从这些人的后代提拔出来,所谓上品无寒门,渐渐构成了官二代、官三代等,下面的老百姓就没有这类机会,我把这类社会称为士族官家主义。这样的社会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一种弊端,上面都是纨绔子弟,下面都是精英,最后肯定从下到上颠覆政权。
吴思进一步指出,隋唐以后,官家吸取经验教训,开设了科举制度,所有人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上了就可以当官,因而这个社会的性质开始变了,成了一种世俗官家主义。明代开始,朱元璋基本把大地主商家都压抑住了,这时候候建立的社会叫小农官家主义。过了几代,小农官家主义开始分裂,一部分小农还是保持不变,一部分上升为地主,一部分下落为佃户,我把这类形态称为地主官家主义。往后地主家庭有了当官的人,这就是地主官家主义特有的乡绅团体。
未来中国历史社会的走向,会延伸到哪一条路,吴思认为,我们现在都没法预测,中国未来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可以回到已产生的历史中寻觅这类变化。
对话
“潜规则”在官家主义社会几近无处不在
晶报:由于你的著作《潜规则》,“潜规则”一词到现在使用得已很泛滥了,它跟今天我们所谈的“官家主义”有没有联系?
吴思:我将秦汉以来的社会都称之为官家主义,它的特点就是官家团体当家做主,所立的法规就是主义,但是它这个“义”是有所不同的,可以把这个义理解为规则。“官家”这个词在古汉语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皇帝,大家看《水浒》,说赵官家,说的是谁?就是皇帝。第二层意思,官家是指衙门等,条条块块的各级衙门。第三层意思,是对官员个人的称呼。他们都可以立法,皇帝立的叫王法。衙门立的是地方法规和部门法规,它们可能跟王法还有冲突。官员私下也能立法,凭仗手中个人的权利,而得到各种好处,我把这类叫做“潜规则”。“潜规则”是官家主义特有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强大的一部分。比如说美国,只要有官僚体系,就有代理人、回扣、收红包等,都可以成为“潜规则”。但是“潜规则”在我们这个整体的官家主义体系里的发育土壤就特别丰富。
晶报:潜规则是怎样在官家主义这个社会中体现出来的?
吴思:比如说我是个官员,你报甚么东西要通过我审批,你给红包这事就办了,不给钱就刁难你,所以给钱办事就是一种潜规则。
晶报:潜规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社会?
吴思:是的。几近无处不在。最后渗透到社会上,比如说你停车,不要发票就5块钱,要发票就10块钱。这个停车的人也是代理了这个权利,老板给了他这个权利,他也可以利用这个权利去谋取一定的收入。这都是潜规则构成的一种特有的体系。
晶报:在中国,“官家”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加上“主义”,似乎是带有一种很强硬的思想目的?
吴思:它是一种命名,所有的思想都要穿概念的衣服,而这些概念和命名都是以思想存在的。强硬不强硬,跟现在的一些命名不同。比如说,它的概念不同于封建主义,不同于权贵资本主义,官家主义就正切要害,说的是谁在主义。而且官家都不像官本位,官僚主义那样,由于官僚就是官僚,它不包括皇帝、衙门。但官家主义就包括皇帝、官僚、官员个人,它也是一个可拆解的部份,还能讨论这几个部份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深入。
晶报:如今,在民间,对这类官家主义进行低劣模仿的事情正在产生。你怎样看待这样的现象?
吴思:这个模仿可不是现在就有的。比如说,在古代称一个人为王员外,这是一种尊称,也是一种官职。这个员外相当于一个副局级的干部,但是可以买,所以民间的一些人可以成为员外。所以这个模仿历史很悠久了。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