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报导 在这里&nbs
6月24日13点50分,医院福慧园(临终关怀病区)谢世,并完成了遗体捐献。在此之前,6月22日16时44分,42岁的晚期肝癌患者黄平,在临终关怀病房安祥地离开了人世,同时也实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遗体捐献。
关怀科贴着爱心画,让病人感觉很安心
邓大爷和黄平分别是深圳市今年第27、26例遗体捐献者,也是深圳迄今第和例遗体捐献者,他们的遗体将用于深圳大学医学部医疗教学和科研使用。
医护人员向遗体捐献者鞠躬
“他终究摆脱了。”在每一次的遗体告别式以后,于丹凤会与护士、护工下楼送上最后一程。望着渐行渐远的救护车,于丹凤为逝去的生命颇感惋惜,但也为逝者“走得安详、走得有尊严”感到欣慰。
晶报报导
晶报李文舒/文成江/图
于丹凤主任讲述临终关怀爱心故事
“我把这当作事业来做”从医十余载,治病救人是于丹凤的信条。但连她自己也都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她会穿梭于临终关怀的病房,握紧一双双渐渐失去体温的手,为生命作最后的告别。
于丹凤年从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毕业后,便就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年由于家庭缘由来到深圳,医院内科工作。对她来讲,临终关怀是“这辈子都没想过”的事情。但是,去年,11月1日,她却带着两名医生和7名护士,从装修、制度、卫生到病房设计,医院临终关怀科一步步组建起来,成为了临终关怀科的1名科主任。在这里,于丹凤并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只有与同事共用的办公区域。
“我非常自豪,我把这当作事业来做。”于丹凤在面对高压的临终关怀工作上,从未畏缩过。她认为,这份事业不但要治病救人,还要把病人“送走得有尊严,送走得安详”。
对丹凤而言,每一天都是工作日,她的24小时开机,病人的事情永久比自己的还重要。有时候忙起来,女儿饿了,她都没时间做饭。
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在得病后期,大部分患者不但深受病痛折磨,心理也饱受摧残。其中,每隔5分钟被叫去一次病房,是护士和医生经常遇到的事情。“你不能烦,你烦我扣你奖金。”于丹凤不但严于律己,还以高标准要求科室里的每一名同仁。由于于丹凤知道,在后期,相对医治而言,安慰和心理支持反而更重要。
“每个人心理是不一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关怀,就给什么样的关怀。”在临终关怀科,于丹凤和同事们针对不同病患的需求,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在入院早期,于丹凤会与家属对患者的性情、认知能力和对病情的认同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沟通。在面对求生欲强的患者,医护人员所编织的“美丽的谎言”,总会让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在遇到有宗教信仰的病人时,医护人员贴心的庇护,会使得家属与病患有所释怀。
在临终关怀科,于丹凤绝对不允许医生和护士在工作场合笑出声。为此,她也常常为压抑年轻同事的青春与活力而感到惭愧。“我这里很严格,都招不来人,不过留下的都是精英。”于丹凤以自己身后优秀的团队为傲,她说不但她把这项工作当做事业,科室里的每一名年轻同事也是如此。据她介绍,很多护士曾主动为病人擦身体,捐钱捐物。在亲属不在的时候,他们便是“家人”。
“爱心在骨子里”——这是于丹凤对同事的评价。
主张人性化医治在于丹凤所在临终关怀科,“一天最多来四个,走两个。平均一天走一个。”但是,医院“判了死刑”的人,来这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康复。
“只要不是癌症,家属不放弃,我们治好了好几个。”于丹凤告知,临终关怀科采取一对一服务,并且每15分钟查一次房,医院有更多的仔细和重点服务。“这个患者是重点,医生护士谁都不准睡觉,给我看着。”于丹凤每天早上8点查房后,会逐一布置医护人员工作。至于“哪一个病人该做甚么”、“针对现有问题如何解决?”都是她每天会谈论的问题。
在于丹凤的印象里,9床的病人刚来的时候昏迷、鼻饲、全身插管,已徘徊在生死线边沿。但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和重点看护,一周后病人便脱离了生命危险,半个月后生命体征稳定,意识苏醒并能沟通说话,现在可用勺子进食,生活基本到达半自理状态。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奇迹”?除“关怀到最细微处”和“一对一”服务,于丹凤认为,“医护患一体化”是他们一直所践行的。“我们科基本没医患矛盾。”于丹凤主张人性化医治,凡事都会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协商,保持高透明度。
像家一样关怀“这里就像家一样。”为了能让家属更好地照顾病患,于丹凤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她允许患者家属在病房烧水、煮饭。其中,锅碗瓢盆、餐具、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是病房的常见物品。“只要他们满意了,医院满不满意我都无所谓。”在临终关怀科,于丹凤永久将病患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除照顾病患外,于丹凤和同事还十分顾及病人家属的情绪。在家人悲痛期间内,于丹凤会每隔一两周拨打回访,了解家属情绪,并适当安慰。其中,最长的回访延续了两个月。
病房走廊墙壁上的画作、向日葵和爱心展现墙,都是于丹凤和同事亲手挑选和制作的。在这里,于丹凤和同事希望,可以给生命带去最后的一丝温暖。
我非常自豪,我把这当作事业来做。每个人心理是不一样,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关怀,就给什么样的关怀。
——于丹凤(本文摘自《晶报》)
医院关怀科
医院关怀科(福慧园)是经深圳市卫计委批准成立的老年病医学科和临终关怀科。关怀病区为独栋四层大楼,建筑面积余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颇具规模的临终关怀病区,科室实行“医护患一体化”病房服务管理模式,以病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病人的满意为结果。同时满足有佛教信仰的市民完成医治养老、老年病康复医治,享受由深圳市莲花生命志愿者协会提供的灵性关怀、“佛堂助念”等免费服务。
医院关怀科具有50个病房,设有双人间、单人间、VIP套间和展开“无陪护理”、“营养厨房”、“心理疏导”。急救抢救室配备呼吸机、心电监护等抢救装备。
科室收治人群:
1.1各类癌症、肿瘤终末期患者;
1.2各种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如肺功能进行性衰竭,慢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
1.3一体多病,不能自理及半自理,有意识或无意识,需要安宁疗护的病人,如长时间卧床瘫痪病人。
1.4空巢老年,家人因各种缘由不能照顾的,需求医养服务的。
关怀内容
(1)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
(2)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抱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3)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堂、升天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
头部白癜风图片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