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个工业园区已经全部换上新的配电设施设备,额定容量从kVA扩容到KVA。”深圳宝安供电局项目有关负责人袁培辙激动地说。12月24日晚,宝安区松岗街道世峰工业园改造顺利完工,标志着今年深圳市个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目标圆满完成。
据了解,转供电历史成因复杂,涉及设备产权与运维权分割、电力价格机制优化、改造实施路径选择等多个事项。工业园区转供电除了二次加价、截留国家减税降费红利,还带来供电安全隐患、企业用电获得感差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全国各大城市的痛点。过去20多年来,市政府一直着力解决转供电难题,探索了“取消用电管理中间层”、“绕过产权抄表到户”、“清理转供电不合理加价行为”等多种路径,但最终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转供电带来的各种问题。
对此,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十大计划”具体任务之一是,在年年底前,深圳需完成包括全部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在内的,不少于个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
自年8月17日开工,仅仅4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多个工业园区的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目标。共出动人进行施工,针对35类物资完成批调拨,协调解决个进场施工遇阻问题,完成多次停电施工协调。
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已超额完成个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的升级改造工作,预计春节前改造完工的工业园区数量有望达到个。
节省电费新设备为企业扩大产能提供保障
龙岗新生科技园投产已有近20年,园区内的老旧供电配电设备也已运作18年,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设备不时会出现漏油、运行不稳定等现象,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影响,每月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测的密度也不断增加,加上企业对用电需求的不断扩大,老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园区高效运作生产的需要。龙岗区新生科技园二园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8月,他们加入到深圳市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行动中,短短数月,目前,园区内的变压器、配电柜线路等配电设备均已全部更新完毕。
“我们未来规划在产线上做升级,打造10万级车间,用电量将比现有翻十几二十倍,园区供电环境升级改造工作的开展,对企业来说作用还是很大的。”中科集团一生产线位于新生科技园内,其副总经理彭先生感叹道,随着企业智能自动化制造产线的增加,用电需求不断增大,本次园区改造分别增加kVA和kVA的变压器,为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支持。
记者了解到,深圳开展工业园区供电环境升级改造工作,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样成效显著。“完成改造工作以来,我们目前拿到半个月的数据。跟同期相比,目前半个月数据显示节省了约3度电,按全年来算,我们预计能节省超10万元电费。”深圳市普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集研发制造一体,主要进行芯片集成加工,对自动化产品生产要求较高,其所在的宝安区福宁高新产业园同样是今年参加改造的园区之一,企业副总经理孙洪波告诉记者,企业计划接下来在园区建设生产中心,在安全稳定的电力支持下,实现电力扩容,加大生产设备投入,降低产品能耗,实现产品出货量翻倍。
特区建工集团工业园区供电环境改造项目指挥部负责人马玥透露,深圳市全部工业园区改造完成后,终端企业每年可节约用电成本超65亿元,减少电量损耗约1.2亿度。此外,终端企业将更好享受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参与国家电力改革,有条件的园区旧配电房将升级为智能配电房。改造完成后,深圳将成为彻底取消工业园区转供电的城市,提升园区供电可靠性、降低企业用电负担、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等,进一步对投资主体形成更强的吸引力,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的“腾笼换鸟”。
统一运维管理有效增强园区竞争力
“现在园区有6家企业,马上又要新进场4家,这项工作的开展无疑缓解了园区的燃眉之急。”新生科技园二园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园区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用电需求也明显提高,新更换的配电设施设备更安全稳定、耗能低、容量大,这为园区招商引资带来不少优势。
“这是双赢的事情,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园区提升综合竞争力。”宝安区的福宁高新产业园集聚大批高新技术领域工业企业,对于园区完成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其副经理梁显达告诉记者,完成改造后园区供电系统更加安全稳定,保养更加规范。此外,随着电力设施设备的优化升级,园区招商运营环境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据园区内企业反映,完成改造工作后企业用电成本普遍降低10%至15%,园区配电设备的维护费用等整体降低,从园区角度而言,这将大大加强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度。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表示,通过淘汰一大批“超龄服役”、过载、老化的电力设备,将有效消除多项电力安全隐患,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此外,新安装近台2级以上高能效变压器,每年预计减少能耗1.5万吨标煤,为全国、全省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深圳样本。
他透露,接下来,深圳将继续探索配网资产产权、电价执行、运行维护等一系列根本性、机制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确保供电企业顺利接管园区共用配电设施,在降成本、保安全、提能效等方面不断巩固改造成果,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来源
晶报APP
记者:刘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